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14
词典
1
分类词汇
413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7
2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杚量
抚辖
公共课
非官方
非正式
分而治之
防治
反正拨乱
衮实无阙
拨乱反正
财署
安邦治国
闭治
调和鼎鼐
崇丧
《漢語大詞典》:
杚量
谓平治,治理。 章炳麟
《訄书·原学》
:“夫地齐阻於不通之世,一术足以杚量其国民。”
分類:
平治
治理
《漢語大詞典》:
抚辖(撫轄)
治理管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
卷七:“ 信 忽患瘖, 太祖 惜其善抚辖,以重兵之柄委之;虽不能语,而申明纪律,严肃有度。”
分類:
治理
管辖
《漢語大詞典》:
公共课
指任何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中国高等院校规定的公共课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劳动课等。
分類:
学生
必须
修习
课程
中国
高等
校规
规定
有政
政治
治理
理论
外语
体育
劳动
《漢語大詞典》:
非官方
与官方无关,不是来自官方或得到官方批准
不属于或来自一个政府或治理机构,未得到政府或治理机构的批准或承认
分類:
不属
官方
无关
来自
政府
治理
机构
到官
批准
承认
《國語辭典》:
非正式
拼音:
fēi zhèng shì
不是正式的,相对于正式而言。如:「这是个非正式的会议,大家不必太拘束。」
分類:
非正式
不拘
不属
拘礼
礼节
官方
承认
政府
正规
治理
机构
批准
《漢語大詞典》:
分而治之
(1).分别治理。 清
俞樾
《
群经平议·周官二
》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2).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宋庆龄
《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
:“维护国与国之间友爱关系,互利与和平事业,反对民族奴役,反对分而治之的策略。”
分類:
分别
用手
治理
国家
民族
宗教
产生
生分
分裂
《國語辭典》:
防治
拼音:
fáng zhì
预防和治疗。如:「夏天必须要防治疾病传染。」
分類:
防治
预防
和治
治理
治疗
疾病
病虫害
《漢語大詞典》:
反正拨乱(反正撥亂)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
《
春秋
》
。”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
:“嚮不遇反正拨乱之主,曾何以措其筋力与韜鈐,载其刀笔与喉舌,使祭则与,食则血。”
分類:
治理
理乱
乱世
恢复
安定
正常
《漢語大詞典》:
衮实无阙(衮實無闕)
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
《诗·大雅·烝民》
:“衮职有闕。”
《北史·李彪传》
:“亲虔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衮实无闕者,先皇之德也。”
分類:
衮衣
无缺
帝王
治理
无过
过失
《國語辭典》:
拨乱反正(撥亂反正)
拼音:
bō luàn fǎn zhèng
语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除去祸乱,归于正道。《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也作「拨乱反治」、「返正拨乱」。
分類:
治理
混乱
局面
恢复
复正
正常
何休
《漢語大詞典》:
财署(財署)
治理财货的官署。
《
管子·幼官图
》
:“凡数财署,杀僇以聚财,劝勉以选众。”
分類:
治理
理财
财货
官署
《國語辭典》:
安邦治国(安邦治國)
拼音:
ān bāng zhì guó
治理国家,使之稳固安定。《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头折》:「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也作「安邦定国」。
分類:
治理
理国
国家
稳固
《國語辭典》:
安邦定国(安邦定國)
拼音:
ān bāng dìng guó
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也作「安邦治国」。
分類:
安邦定国
国家
平安
安稳
稳定
太平天国
《漢語大詞典》:
闭治(閉治)
闭关治理。 金松岑
《心声》
:“入人国而其士侗,其声怯,其志柔以琐,其国力必弱,其土必仅存,其政必萎靃而不可以扶植,此闭治之国也。”
分類:
闭关
治理
《國語辭典》:
调和鼎鼐(調和鼎鼐)
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1.在鼎、鼐中调味。明。孙蕡〈祭灶文〉:「惟神,名列五祀,德具五行。功存既济,位配离明。调和鼎鼐,烹饪殽蒸。」也作「鼎鼐调和」。
2.比喻宰相率领、协调官员,处理国政。宋。
欧阳修
又回富相公谢书
:「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
分類:
调和
五味
宰相
相治
治理
天下
《國語辭典》:
调鼎(調鼎)
拼音:
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分類:
烹调
治理
调食
宰相
食物
理国
国家
相治
才能
是古
《漢語大詞典》:
崇丧(崇喪)
隆重地治理丧事。
《
史记·孔子世家
》
:“ 晏婴 进曰:‘……崇丧遂意,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汉 王符
《
潜夫论·浮侈
》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分類:
隆重
重地
地治
治理
理丧
丧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