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道基
甸邑
营国
筑治
和治
饬蛊
王术
世罗
赞世
曲辨
群治
筹河
动事
调羹鼎
治阿
《漢語大詞典》:道基
治理之道的根本。文选·张协〈杂诗〉之三“高尚遗王侯,道积自成基” 李善 注引庄子:“无为无治,谓之道基。” 晋 阮侃 《答嵇康》诗之二:“恬和为道基, 老氏 恶强梁。”
分類:治理根本
《漢語大詞典》:甸邑
(1).京师附近的县邑。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伏以崇陵仙寝,復土纔终,甸邑疲人,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朕所哀矜。”
(2).治理县邑。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甸邑叨前列,天臺媿后行。”自注:“鄙人离 渭南 主簿十年,舍人方尉此邑。”
《漢語大詞典》:营国(營國)
(1).营建国都。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贾公彦 疏:“ 郑 云国家谓城方,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七里,子、男五里。”
(2).治理国事。 汉 张衡 《思玄赋》:“ 景 三虑以营国兮,荧惑次於他辰。”
《漢語大詞典》:筑治(築治)
兴建;修筑治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屋前后辟级续石障,使南北入岸,筑治漱处,破石以为杀矣。”
《漢語大詞典》:和治
(1).和平治理。《穆天子传》卷三:“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2).太平,安定。《淮南子·本经训》:“天下和治,人得其愿。”
《漢語大詞典》:饬蛊(飭蠱)
治理坏事。语本易·杂卦:“蛊则飭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先甲先庚》:“言圣贤当事之蛊坏,必有飭蛊之道,既更新於其先,又丁寧於其后,则天下復归於治矣。”
分類:治理坏事
《漢語大詞典》:王术(王術)
王者治理天下的方略。吕氏春秋·谕大:“ 薄 疑説 卫嗣君 以王术。”《汉书·枚乘传》:“ 汤 武 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絶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 周公 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漢語大詞典》:世罗(世羅)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北齐 邢卲 《并州寺碑》:“眇眇世罗,无能免其一目;汎汎慾网,孰能解其三面?” 明 高启 《甪里村》诗:“世罗焉能羈?舒卷聊自肆。”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文选·陆机〈吴趋行〉》:“ 大皇 自 富春 ,矫手顿世罗。” 李善 注:“世罗,犹皇纲也。言 大皇 生自 富春 ,矫手而整天纲也。”
《漢語大詞典》:赞世(贊世)
辅佐治理天下。《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晋书·祖逖传:“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 逖 有赞世才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何至丈夫方欲赞世成名而无断者哉!”
《漢語大詞典》:曲辨
(1).周详地治理。荀子·王霸:“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 梁启雄 释:“曲,周也……説文:‘辨,治也。’”一说,谓尽量辨明是非。 郝懿行 曰:辨,古“辩”字。 王先谦 曰: 虞 王 本作“辩”。见 杨柳桥 《荀子诂释》
(2).同“ 曲辩 ”。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古人本分之事,而强以权术处之,是故恶夫曲辨之士也。”
《漢語大詞典》:群治
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 梁启超 《禁早婚议》:“言羣者必託始於家族,言家族者必託始於婚姻,婚姻实羣治之第一位也。” 梁启超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知此义,则吾 中国 羣治腐败之总根源可以识矣!”
《漢語大詞典》:筹河(籌河)
特指筹划治理 黄河 水利。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不论盐铁不筹 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
《國語辭典》:动事(動事)  拼音:dòng shì
1.治理国家大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2.日常生活常用的器具。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民俗》:「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动事,遗献汤茶。」也称为「动使」、「动用家事」。
《國語辭典》:动使(動使)  拼音:dòng shǐ
日常用的器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向晚,卖河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动使之类。」《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取出蹊跷作怪的动使,一挂挂在屋檐上,从上面打一盘,盘在屋上,从天井里一跳,跳将下去。」也称为「动事」、「动用家事」。
《漢語大詞典》:调羹鼎(調羹鼎)
喻治理政事。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囊中黄石包玄妙,腰下青萍射斗牛,调羹鼎,济川舟,云龙风虎岂难投。”参见“ 调羹 ”、“ 调鼎 ”。
《漢語大詞典》:治阿
指 晏子 治理 东阿 的故事。晏子春秋·杂上四:“ 景公 使 晏子 为 东阿 宰,三年,毁闻于国。 景公 不説,召而免之。 晏子 谢曰:‘ 婴 知 婴 之过矣,请復治 阿 ,三年而誉必闻于国。’ 景公 不忍,復使治 阿 ,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 知 晏子 贤,迺任以国政,三年而 齐 大兴。”后因以“治阿”指吏治有方,政绩显著。《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 阿 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