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归祭
调饪
守政
肃治
陈修
参治
抚治
剸治
军佐
纶经
获乂
纬世
边材
养理
国具
《漢語大詞典》:归祭(歸祭)
归去祭祀。谓回去治理国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退而谓 季孙 :‘君怒未怠,子姑归祭。’” 杜预 注:“归摄君事。”
《漢語大詞典》:调饪(調飪)
(1).喻任宰相之职,治理国家。旧唐书·陆贽传论:“ 贄 居珥笔之列,调飪之地,欲以片心除众弊,独手遏羣邪。”参见“ 调鼎 ”。
(2).谓烹饪。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济南王生》:“自携一婢来,凡调飪纫缝,非出其手不可。”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漢語大詞典》:守政
(1).关于防守的事务。周礼·夏官·掌固:“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 郑玄 注:“通守政者,兵甲役财,难易多少,转移相给也。”
(2).治理政务。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 老莱子 曰:‘僕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漢語大詞典》:肃治(肅治)
整顿治理。魏书·元彬传:“ 高祖 大怒曰:‘何有动兵马理也!可随宜肃治,若不能权方静帖,必须大众者,则先斩刺史,然后发兵。’”
分類:整顿治理
《漢語大詞典》:陈修(陳修)
修治,治理。书·梓材:“惟其陈修,为厥疆畎。” 孔 传:“惟其陈列修治,为其疆畔畎垄。”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陈,治也。《周官·稍人》注引《小雅·信南山篇》‘维 禹 敶之’,毛诗敶作‘甸’,云:甸,治也。《多方》曰:‘畋尔田。’《齐风·甫田》曰:‘无田甫田。’田、甸、畋、敶、陈,古同声而通用。陈、脩皆治也。《传》训‘陈’为‘列’,失之。”
分類:修治治理
《漢語大詞典》:参治(參治)
共同治理。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又遣 西寧 等四卫土官与 汉 官参治,令之世守。”
《漢語大詞典》:抚治(撫治)
安抚治理。《前汉书平话》卷下:“权时整治朝纲,等 关 外十王齐到,选有分洪福,抚治万民。”《元典章·户部五·荒田》:“各处官司不用心抚治,以致逃窜或冒申民户在逃。”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故事》:“这位 梁王 是 元世祖 忽必烈 第五子 忽哥赤 的后裔,据说他对于 云南 ‘抚治有威惠’。”
《漢語大詞典》:剸治
裁处,治理。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傅书》之一:“山邑少事,不足以烦剸治,想多暇日,足以吟咏。”宋书·马光祖传:“ 光祖 之在外,练兵丰财;朝廷以之为京尹,则剸治浩穰,风绩凛然。”
分類:裁处治理
《漢語大詞典》:军佐(軍佐)
辅佐治理军务的官吏。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其军佐职僚,偏裨将帅,絓诸应及咎者,别摄治书侍御史随违续奏。” 唐 杜甫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诗:“令弟雄军佐,凡才污省郎。”
《漢語大詞典》:纶经(綸經)
犹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政事。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
《漢語大詞典》:获乂(獲乂)
得到治理;得到安定。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遂建 许 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於是获乂。” 晋 陆机 《五等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
分類:治理安定
《國語辭典》:纬世(緯世)  拼音:wěi shì
治理天下。《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玄盛以纬世之量,当吕氏末,为群雄所奉,遂启霸图。」
《國語辭典》:经世(經世)  拼音:jīng shì
1.治理天下。《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2.历经世代。《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漢語大詞典》:边材(邊材)
(1).治理边疆的人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臣观朝廷近日以边材为急,而诸臣所举有不尽然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今上初年,如 冯仰芹 、 于完朴 二大参,俱真正边材,惜乎不及大用。” 清 丘逢甲 《送潮州诸孝廉公车北上》诗:“万言制策魁多士,一代边材起本兵。”
(2).木材外围色泽较淡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养理(養理)
调养治理。 唐 元稹 《韦珩京兆府美原县令制》:“今 美原 、 蓝田 ,皆吾甸内之邑,尔其为吾养理生息,以惠困穷,使天下长人之吏,知朕明用廉激贪之意焉。”
《漢語大詞典》:国具(國具)
治理国家所需的人材。荀子·君道:“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镇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担任外交的人,古时叫作‘行人’。这种人当然也是很要紧的,假使借用 荀子 的话来表示,这种人就是三种‘国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