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保治
边才
道治
大制
济治
理功
杂治
理世
治方
调胹
河漕
荒度
讨乱
化治
察理
《漢語大詞典》:保治
治理使安定。国语·齐语:“ 桓公 曰:‘各保治尔所,无或淫怠而不听治者。’”汉书·元帝纪:“閒者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惟德浅薄,不足以充入旧贯之居。” 颜师古 注:“保,安也。”
分類:治理安定
《漢語大詞典》:边才(邊才)
(1).治理边疆的才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经略大臣设罢:“而赞画 万世德 、 梁云龙 亦一时之选,皆以边才致通显。” 清 方苞 《书〈泾阳王佥事家传〉后》:“ 涇阳 王僉事 徵 ,当 明 崇禎 朝,以边才由司理擢按察司僉事。”
(2).治理边疆的人才。明史·冯师孔传:“十五年詔举边才,用荐起故官,监 通州 军。”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目下请告家居,暂图安逸。怎奈封疆多事,朝廷命臣下各举边才。”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时重边才,巧於覬覦节鉞,欲为 王威宣 、 韩襄毅 ,而有 张汉儒 之狱。”
《漢語大詞典》:道治
(1).修治道路。周礼·夏官·候人:“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 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
(2).以道家之教义治理国家。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
《漢語大詞典》:大制
(1).国家大法。《商君书·靳令》:“重刑,明大制;不明者六蝨也。六蝨成羣,则民不用。”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2).谓以大道治理天下。老子:“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河上公 注:“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
《漢語大詞典》:济治(濟治)
辅助治理。 三国 魏 阮籍 《与晋文王荐卢播书》:“盖闻兴化济治,在于得人。”《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三国 魏 曹羲 《肉刑论》:“夫言肉刑之济治者, 荀卿 所唱, 班固 所述。”
分類:辅助治理
《漢語大詞典》:理功
治理之功绩。通典·选举四:“居是国也,累代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理功立。”
《漢語大詞典》:杂治(雜治)
(1).会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 沛郡 杂治王。”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昭帝 初,﹝ 刘德 ﹞为宗正丞,杂治 刘泽 詔狱。” 颜师古 注:“杂谓以他官共治之也。”新唐书·杨师道传:“太子 承乾 得罪,詔与 长孙无忌 等杂治其狱。”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命都事 刘正 等往按,狱弗具,復遣参政 张澍 等杂治之,竟置三人於死。”
(2).综合治理。明史·俞大猷传:“宜建城设市,用 汉 法杂治之。”
《漢語大詞典》:理世
(1).治理天下。管子·霸言:“摶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战国策·赵策二:“故理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晋书·皇甫谧传》:“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2).治世。太平盛世。 唐 白居易 《序洛诗》:“苟非理世,安得闲居。”
《漢語大詞典》:治方
治理国家的方略。《荀子·成相》:“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梁书·武帝纪中:“朕以寡薄,昧于治方。”
《漢語大詞典》:调胹(調胹)
烹调食物。喻治理政事。 宋 王安石 《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博闻该见有志之士,补苴调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宋 王安石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诗:“ 刘郎 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餘。”
《漢語大詞典》:河漕
(1).犹河运。《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元 危素 《元海运志》:“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清史稿·河渠志二:“粮艘经行 黄河 不过数里,即入 中河 ,於是百八十里之 河 漕遂废。”参见“ 河运 ”。
(2). 清 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抚、河漕诸大吏,迎驾於 山东 。”
(3).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日者勅下诸臣别筹河漕两利之策,是专为河工未就而言。”
《國語辭典》:河运(河運)  拼音:hé yùn
利用河道输运粮食、货品或载运旅客等。如:「台湾的河流因水量不稳,所以河运不发达。」《元史。卷一六六。列传。罗璧》:「至元十二年,始运江南粮,而河运弗便。」
《漢語大詞典》:荒度
大力治理;统盘筹划。《书·益稷》:“ 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孔 传:“ 禹 治水过门不入,闻 啟 泣声,不暇子名之,以大治度水土之功故。” 宋 岳珂 《淳熙内禅颂》:“有圣惟勛,疏之瀹之,斧其不条,而荒度之。”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司马召一府中官吏共议之,言人人殊。君延袤荒度,报司马曰:‘疏濬当先浚其下,塞决则先治其上。’”
犹言宽大为怀。书·吕刑:“惟 吕 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
《漢語大詞典》:讨乱(討亂)
(1).讨伐叛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 夷 叔 ,分著丹青。’” 唐 李德裕 《论刘稹状·附太原状》:“望赐 李石 詔,且令身赴行营,於侧近徵兵讨乱。”
(2).治理乱政。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刘昞 注:“乱民桀逆,非威不服。”
《漢語大詞典》:化治
(1).变化治理。《周礼·天官·太宰》:“七曰嬪妇化治丝枲。” 贾公彦 疏:“嬪妇谓国中妇人有德行者,治理变化丝枲以为布帛之等也。”
(2).谓以德化治理百姓。汉书·循吏传:“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 江都 相 董仲舒 ,内史 公孙弘 、 儿宽 ,居官可纪。”
《漢語大詞典》:察理
谓苛察地治理。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今天下幸安,万物思泰,陛下乃以末节之法,察理平人,愚臣以为非适变随时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