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杂霸
圄空
治下
九法
辨物
诞保
抚世
辅治
布治
靖民
民牧
统理
慢藏
同治
政迹
《國語辭典》:杂霸(雜霸)  拼音:zá bà
语本《汉书。卷九。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指运用杂有霸道的方术治国。宋。陈亮〈又甲辰答书〉:「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
《漢語大詞典》:圄空
牢狱空着。谓国家治理得好,无人犯罪。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昔 周公 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
《國語辭典》:治下  拼音:zhì xià
1.在其统治管辖之下。《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皆亲乡之,出身不顾,以是治下无隐情。」《儒林外史》第一回:「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
2.士民对地方长官的自称。
《漢語大詞典》:九法
亦作“ 九灋 ”。
(1). 周 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詰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以小事大,以和邦国。”
(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
(3).指 汉 《九章律》汉书·叙传下:“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参见“ 九章 ”。
(4).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臣卫躬不谨,养命无术。情沦五难,妙谢九法。” 钱振伦 注引列仙传:“ 涓子 隐於 宕山 ,受 伯阳 九仙法。”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
《漢語大詞典》:辨物
(1).分辨事物的种类,辨别事物的情况。《易·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孔颖达 疏:“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 高亨 注:“君子观此卦象及卦名,从而运用其明察,分析事物之种类,辨别事物之情况。”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 嘉 道 之际,学者承 乾隆 季年之流风,袭为一种破碎之学,辨物析名,梳文櫛字,刺经典一二字解説,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
(2).将货物分门别类。周礼·地官·司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 孙诒让 正义:“﹝辨物﹞盖别异众物,使以类相从。”
治理万物。荀子·礼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
《漢語大詞典》:诞保(誕保)
大力治理。书·洛诰:“惟 周公 诞保 文 武 受民,惟七年。” 孔 传:“大安 文 武 受民之事。”
分類:大力治理
《漢語大詞典》:抚世(撫世)
(1).治理天下。庄子·天道:“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明 王世贞 《净乐宫》诗:“ 神农 昔抚世, 净乐 已名都。”
(2).盖世。抚,通“ 幠 ”。荀子·宥坐:“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杨倞 注:“抚,掩也。犹言盖世矣。”
《漢語大詞典》:辅治(輔治)
辅佐治理政事。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今先生率然高举,远集 吴 地,将以辅治寡人。” 汉 王充 论衡·逢遇:“ 禹 王天下, 伯益 辅治, 伯成子高 委位而耕。”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譬如君长主治囯中,岂无官府辅治也?”
《漢語大詞典》:布治
(1).普遍治理。书·禹贡“ 禹 敷土” 孔 传:“洪水汎溢, 禹 布治九州之土。”
(2).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
(3).谓施政。 明 高启 《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
《漢語大詞典》:靖民
治理人民。国语·周语下:“自 后稷 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 文 始平之。”国语·周语下:“畎亩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 韦昭 注:“靖,治也。”
《國語辭典》:民牧  拼音:mín mù
治理百姓的君王或官吏。《陈书。卷三。世祖本纪》:「朕自居民牧之重,托在王公之上,顾其寡昧,郁于治道。」
《國語辭典》:统理(統理)  拼音:tǒng lǐ
统合治理。《书经。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句下汉。孔安国。传:「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魏书。卷八五。文苑传。序》:「自昔圣达之作,贤哲之书,莫不统理成章,蕴气标致。」
《漢語大詞典》:慢藏
疏于治理或保管。《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天畀 更始 ,不能引维,慢藏招寇,復致 赤眉 。”魏书·乌洛侯传:“民尚勇,不为斋窃,故慢藏野积而无寇盗。” 章炳麟 《国家论》:“一废一存,慢藏贾祸之道在是矣。”
分類:治理保管
《國語辭典》:同治  拼音:tóng zhì
清朝穆宗的年号(西元1862~1874)。名载淳,为咸丰帝长子,即位时年纪小,由其嫡母慈安太后与生母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史称为「两宫垂帘」)即位期间推动自强运动,史称为「同治中兴」。
《漢語大詞典》:政迹(政蹟)
亦作“ 政蹟 ”。
(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2).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贬 处州 ,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國語辭典》:政绩(政績)  拼音:zhèng jī
官吏治理政务的绩效。《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