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常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
《漢語大詞典》:大术(大術)
(1).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不屈:“当 惠王 之时,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者不可胜数,大将、爱子有禽者也。大术之愚,为天下笑。” 陈奇猷 校释:“术即法术,盖指为治之道。”
(2).城中的大路;通衢。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田子颜 自大术至乎 平陵 城下,见人子问其父,见人父问其子。” 元 虞集 《记梦》诗:“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漢語大詞典》:驭宝(馭寶)
谓统治国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暨皇 齐 驭宝,运集休明。”
《漢語大詞典》:邦道
治国之道。韩非子·制分:“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分類:治国
《漢語大詞典》:三惧(三懼)
指圣君治国应该戒惧的三件事。《韩诗外传》卷七:“ 孔子 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漢語大詞典》:莅国(莅國)
亦作“蒞国”。 犹言当国、治国。晏子春秋·谏下二:“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故明君蒞国,必崇本抑末。”
分類:当国治国
《漢語大詞典》:飨年(饗年)
享有国家之年,指统治国家的时间。饗,通“ 享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惟饗年之丰寡,思《无逸》之所叹。”魏书·李彪传:“逮 嬴氏 之君於 秦 也,殆弃德政,坑焚儒典,弗以义方教厥冢子,於是习成凶德,肆虐以临黔首,是以饗年不永,二世而亡。”
《漢語大詞典》:驭国(馭國)
统治国家。 唐 沈佺期 《度安海入龙编》诗:“ 尉佗 曾驭国, 翁仲 久游泉。”
《漢語大詞典》:国戒(國戒)
指治国者应引以为戒的事。管子·山权数:“ 齐 之公过,坐立长差,恶恶乎来刑,善善乎来荣,戒也。此之谓国戒。”
《漢語大詞典》:阐济(闡濟)
谓为国创立并完成(治国大道)。晋书·文帝纪:“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穡劝分,九野康乂。”
《漢語大詞典》:骏猷(駿猷)
指治国大道。 清 方履篯 《董大令黎阳城守记》:“虽文无 孟坚 之赡,而事有 史公 之覈,谨附载笔,以播骏猷。”参见“ 大猷 ”。
分類:治国大道
《國語辭典》:大猷  拼音:dà yóu
大道。《书经。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分類:治国大道
《漢語大詞典》:猷裕
指道,治国之术。书·康诰:“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当以‘远乃猷裕’为句。《方言》曰:‘裕、猷,道也。 东齐 曰裕,或曰猷。’‘远乃猷裕’,即远乃道也。《君奭》曰:‘告君乃猷裕’,与此同……《传》断‘裕乃以民寧’为句,则不辞矣。” 曾运乾 正读:“猷裕,道也。”
《國語辭典》:船骥(船驥)  拼音:chuán jì
船和千里马。比喻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贤能之士。《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
《漢語大詞典》:船乘
(1).舟船与车马。均为代步工具。宋书·桂阳王休范传:“虏发百姓船乘,使军队称力请受,付以榜解板,合乎装治,二三日间,便悉整办。”
(2).比喻治国的能臣。 汉 刘向 说苑·尊贤:“游江海者託於船,致远道者託於乘,欲霸王者託於贤。 伊尹 、 吕尚 、 管夷吾 、 百里奚 ,此霸王之船乘也。”
《漢語大詞典》:驭朽索(馭朽索)
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孔颖达 疏:“我临兆民之上,常畏人怨,懍懍乎危惧,若腐索之驭六马。索絶则马逸,言危惧之甚。”后因以比喻帝王治国,艰险不易。 唐 白居易 《辨兴亡之由策》:“安人者,敬其下也,懍乎若驭朽索,犹惧其末也。”亦省作“ 驭朽 ”。陈书·世祖纪论:“及国祸奄臻,入承宝祚,兢兢业业,其若驭朽。”《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驭朽纳隍,夕惕之心罔怠。”
《漢語大詞典》:逸怠
谓贪图安乐而不勤于修身治国。群书治要卷三三引晏子春秋·问上六:“居处逸怠,左右慑畏,繁乎乐,省乎治,则 东郭牙 暱侍。”按,晏子春秋今本作“佚怠”。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夏康 既逸怠, 商辛 亦沉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