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怙冒
(1).谓勤勉治国之大功。书·康诰:“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 王引之 曰:“怙,大也……冒,懋也。‘惟时怙冒’,言其功大懋勉也。”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论》:“秉德迪知, 周 之所以怙冒闻于上帝也。”参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
(2).犹丕冒。谓广被。 清 林则徐 《英夷兵船情形片》:“若其逕达 天津 ,求通贸易,谅必以为该国久受大皇帝怙冒之恩,不致遽遭屏斥。”
《漢語大詞典》:赞序(贊序)
(1).指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多附于传文之末。梁书·武帝纪下:“又造《通史》,躬製赞序,凡六百卷。”
(2).论述治国道理的一类文章。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别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势。叙昔人之事者,谓之叙事;颂圣人之德者,谓之颂德;书圣贤之勋者,谓之纪功;陈邦国之体者,谓之赞序。”
《漢語大詞典》:机猷(機猷)
指治国的谋略。 唐 薛登 《论选举疏》:“若使协赞机猷,则 安仁 、 灵运 亦无裨附之益。” 清 李颙 二曲集·锡山语要:“故君子於学也,隐而幽独危微之介,显而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古今致治机猷,君子小人情伪,及礼、乐、兵、刑、赋役、农屯,皆当一一究极,而可效诸用。”
分類:治国谋略
《漢語大詞典》:王极(王極)
皇极。指天子据以治国的大中之道。尚书大传卷二:“爰用五事,建用王极。” 郑玄 注:“王极,或皆为皇极。”
《漢語大詞典》:帝纲(帝綱)
帝王治国的纲纪。《晋书·乐志下》:“继 大舜 ,佐 陶唐 ;讚 武 文 ,建帝纲。”
《漢語大詞典》:九本
古代君主治国信守的九项原则。管子·幼官:“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九本搏大,人主之守也。”
《漢語大詞典》:船乘
(1).舟船与车马。均为代步工具。宋书·桂阳王休范传:“虏发百姓船乘,使军队称力请受,付以榜解板,合乎装治,二三日间,便悉整办。”
(2).比喻治国的能臣。 汉 刘向 说苑·尊贤:“游江海者託於船,致远道者託於乘,欲霸王者託於贤。 伊尹 、 吕尚 、 管夷吾 、 百里奚 ,此霸王之船乘也。”
《漢語大詞典》:理济(理濟)
(1).道理通达。晋书·傅玄传:“ 沈 与 玄 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
(2).犹言治国济世。 南朝 宋 无名氏 《宋故临澧侯刘使君墓志》:“志行贞纯,才用理济。忠勋著於艰时,懃绩倡乎泰运。”
《漢語大詞典》:大繇
谓治国大道。汉书·叙传上:“謨先圣之大繇兮。” 颜师古 注:“謨,谋也;繇,道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应期受命,发迹南土,将恢大繇,革我区夏。”参见“ 大猷 ”。
分類:治国大道
《國語辭典》:大猷  拼音:dà yóu
大道。《书经。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分類:治国大道
《漢語大詞典》:三常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
《漢語大詞典》:大术(大術)
(1).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不屈:“当 惠王 之时,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者不可胜数,大将、爱子有禽者也。大术之愚,为天下笑。” 陈奇猷 校释:“术即法术,盖指为治之道。”
(2).城中的大路;通衢。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田子颜 自大术至乎 平陵 城下,见人子问其父,见人父问其子。” 元 虞集 《记梦》诗:“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漢語大詞典》:驭宝(馭寶)
谓统治国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暨皇 齐 驭宝,运集休明。”
《漢語大詞典》:邦道
治国之道。韩非子·制分:“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分類:治国
《漢語大詞典》:三惧(三懼)
指圣君治国应该戒惧的三件事。《韩诗外传》卷七:“ 孔子 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漢語大詞典》:莅国(莅國)
亦作“蒞国”。 犹言当国、治国。晏子春秋·谏下二:“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故明君蒞国,必崇本抑末。”
分類:当国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