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嘉猷
治国的好规划。《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 孔 传:“汝有善谋善道则入告汝君於内。” 蔡沉 集传:“言切於事谓之谋,言合於道谓之猷。”《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一》:“寤寐嘉猷,延佇忠实。” 李周翰 注:“嘉,善;猷,道也。” 宋 曾巩 《使相制》:“配于前哲,属在老成。其代天工,矧久闻於大政;廼心王室,尚思告於嘉猷。”《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伏思皇上不受尊号,咎在诸贝勒不能殫竭忠信,展布嘉猷,为久之大计。”
《漢語大詞典》:道术(道術)
(1).道路。《庄子·大宗师》:“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道术》:“途之大者谓之道,小者谓之术…… 庄周 以江湖对道术而言,则直指为道路无疑矣。”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圭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圭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
《漢語大詞典》:治体(治體)
(1).治国的纲领、要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治非有难也。”《周书·王褒传》:“ 襃 有器局,雅识治体。” 宋 司马光 《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天下无无弊之制,无不扰民之事,当择其合时势而害轻者行之。后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体者也。”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臺官言事,惟务摭人之恶,不顾治体之如何尔!自以为若卹治体,则仅乎不举职矣。”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体,无国种,无险要。”
(3).指规范的文体。 明 杨慎 《萧颖士论文》:“ 贾谊 文辞最正,近於治体。”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輒欲争效异国,不以师人为耻,偶见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谓新且异焉。”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臺官言事,惟务摭人之恶,不顾治体之如何尔!自以为若卹治体,则仅乎不举职矣。”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体,无国种,无险要。”
(3).指规范的文体。 明 杨慎 《萧颖士论文》:“ 贾谊 文辞最正,近於治体。”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輒欲争效异国,不以师人为耻,偶见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谓新且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