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油画(油畫)  拼音:yóu huà
一种西洋的绘画方法。利用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一类快乾油,调和颜料,绘画于布、木板或厚纸板上。其特点是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色彩效果。
《國語辭典》:油彩  拼音:yóu cǎi
舞台化妆用的含有油质的颜料。
《漢語大詞典》:伏尔加河纤夫
油画。俄国列宾作于1870-1873年。描绘一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的纤夫拉着货船,以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行进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画中人物形象各异,气质、性格和生活阅历迥然不同,画家以写实手法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从而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漢語大詞典》: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油画。尼德兰扬·凡·爱克作于1434年。描绘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里的情景:新郎阿尔诺芬尼举起右手宣誓,他将终生爱他的妻子;新娘伸出右手放在丈夫的左手上,表示永远忠实于他。人物的表情、服饰以及室内陈设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
《漢語大詞典》: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
油画。法国修拉作于1884-1886年。描绘夏天的星期日下午,人们在巴黎近郊的大碗岛上欢度假日的情景。整个画面由各种颜色的细小圆点拼凑而成。这些斑斑点点的笔触和色彩,产生了一种阳光下景物闪烁的颤动效果。
《漢語大詞典》:苹果篮子静物画
油画。法国塞尚作于1890-1894年。画面上的苹果、台布、篮子、瓷瓶和桌子都被减少成为最简单的体积。整幅画以柔和的玫瑰色和蓝色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色彩和谐、微妙。
《漢語大詞典》:开国大典
油画。董希文作。画面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毛泽东手持讲演稿居中,左侧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右侧可见天安门广场上举着红旗的人群。
《國語辭典》:人像  拼音:rén xiàng
刻划人的形体或相貌的作品。如:「人像摄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國語辭典》:画布(畫布)  拼音:huà bù
油画所用的布,多用麻布制成。如:「他将画布展开后,即开始著色画图。」
《漢語大詞典》:画杖(畫杖)
(1).饰有纹彩的球杖。 唐 蔡孚 《打毬篇》:“奔星乱下花场里,初月飞来画杖头。” 吕艺 《唐代的马毬戏》:“毬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用来击毬,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儿,往往还要雕上精美的纹彩,诗文中常用‘月杖’、‘画杖’等词汇来形容。”
(2).画油画时用以镇腕之杖。
分類:油画画时
《国语辞典》:工艺杂流(工艺杂流)  拼音:gōng yì zá liú
从事手工技艺的各类人物。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
《国语辞典》:蜡人馆(蜡人馆)  拼音:là rén guǎn
陈列蜡人以供人参观的地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也作「蜡像馆」。
《國語辭典》:调色板(調色板)  拼音:tiáo sè bǎn
一种绘画工具。画家用以调颜色所用的板子。
《漢語大詞典》:蜡绢画(蠟絹畫)
即今西洋画中的油画,用含油颜料在布上绘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尉迟乙僧 ﹞作佛像甚佳,用色沉着,堆起绢素。今西洋蜡绢画,是 尉迟 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