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河决(河决)
史记河渠书: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左魏书南安王英传:将取三关,英策之曰:三关相须如 右手若克,一关两关,不待攻而定,攻难不如攻易。东关易攻,宜须先取,即黄石公所谓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水经注: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河溉。曰。今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禁民勿复引河。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艾袁豹伐蜀檄。如其迷复奸邪,守愚不改。火燎孟诸芝 同烂河决金,堤渊丘同体 苏辙黄楼赋序: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
《骈字类编》:河声(河声)
唐 栖白 经废宫 终日河声咽暮空,烟愁此地昼濛濛。
《骈字类编》:漳河
战国策:苏子说李兑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旁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氾滥无所止。臣窃以为土梗胜也 史记货殖传: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滑。后汉书袁绍传:臣之与卓,未有纤芥之嫌,若使苟欲 泥扬波,偷荣求利,则进可以享窃禄位,退无门户之患。然臣愚所守,志无倾夺,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 宋史河渠志:漳河源于西山,由磁、洺州南入冀州新河镇,与胡卢河合流,其后变徙,入于大河 。明一统志:漳河其源有二,一出山西潞州长子县,名浊漳,自林县西北入境。一出平定州乐平县,名清漳,自涉县西入境。俱东至林县合流,经临漳、馆陶县界入卫河。李德林隋王九锡册文:元黄变漳河之水,京观比爵台之峻。 李颀郑樱桃歌:官军女骑一千匹,繁花照曜漳河春。
分类:漳河
《漢語大詞典》:河外
(1). 春秋 晋 人称 河 西与 河 南为 河 外。《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 杨伯峻 注:“ 河 外,指 河 西与 河 南, 黄河 自 龙门 至 华阴 ,自北而南, 晋 都于 絳 ,故以 河 西与 河 南为外, 包慎言 《河外考》以 河 西为外, 杜 注以 河 外为 河 南,皆仅得其一偏。” 战国 魏 人仍袭用此称。《史记·秦本纪》:“ 魏 将 无忌 率五国兵击 秦 , 秦 却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陕 华 二州也。”《史记·苏秦列传》:“ 魏 弱则割 河 外…… 河 外割则道不通。”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同 华 等地也。”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