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462—538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徽仙。烈乃孝文帝所赐名,即以本名为字。少孤贫,好学,遍涉经史。孝文帝时官侍御、太子步兵校尉,受知于帝,出为顺阳太守。适南齐军进犯围城,烈坚守七十余日,大军至,围得解。宣武帝时以追录归勋封清河县子,归养老母十余年,频遇凶岁,煮粥济民,乡党称之。孝明帝即位征为司空长史,出为瀛州刺史。后告老归,卒于家。与青州崔徽伯、房徽叔并有令誉,时人号曰“三徽”。
全后魏文·卷四十六烈字徽仙。(《北史》作「徽之」。)清河东武城人。居临淄。孝文赐名烈,以本名为字。太和中,历侍御、主文中散。迁洛,除尚书仪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出为陵江将军、顺阳太守。宣武即位,封清河县子。以母老去官。孝明即位,除龙骧将军、司徒右长史。转征虏将军、司空长史。累迁前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孝昌初,出为安北将军、瀛州刺史,更满还朝致仕。元象元年卒,年七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西魏河南洛阳人,字庆雍。早有名于时,魏孝明帝正光五年,郦元为河南尹,辟为主簿。孝昌中,起家殿中侍御史。西魏文帝大统三年,独孤信东征,肃率宗人为乡导,累官廷尉少卿,封清河县子。除廷尉卿。久为司法官,以平允称。奉宇文泰命撰定法律,积思累年,遂感心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559
【介绍】:
北周河东解人,本名协,字嵩和。幼聪慧,举秀才,魏孝明帝正光中起家奉朝请。魏孝武帝时,授左中郎将,随帝西迁,赐爵清河县伯。从战沙苑,以功进侯爵,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宇文泰尝以侠清慎奉公,为天下最,使别立,令众牧守中有如侠者,与侠俱立,无敢应者,号为独立君。孝闵帝即位,进爵为公,历官民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以清严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606
【介绍】:
隋弘农华阴人,字处道。少好学有大志。初仕北周,平北齐有功,累官车骑大将军,加上开府。从杨坚定天下。率水军伐陈,镇压荆州、江南叛隋势力,以功高封越国公,与高颎共掌朝政。素多权略智诈,亲戚故吏布列清显。朝臣有违忤者,皆阴中除之。晋王杨广与之深相结交。素参与广夺宗阴谋,谗废太子勇、蜀王秀。文帝病笃,矫诏执柳述,杀勇。炀帝立,以平杨谅叛功,拜太子太师,封楚国公。帝外示殊礼,内实猜忌。卒谥景武。
全隋文·卷二十五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齐尚书令愔族孙。仕周,为宇文护中外记室,转礼曹,加大都督,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清河县子。授司城大夫,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宣帝即位,袭父敷爵临贞县公。大象中,为汴州刺史,拜大将军,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隋受禅,加上柱国,拜御史大夫,免。寻拜信州总管,迁荆州总管,进封郧国公,改封越国公。寻拜纳言,转内史令,进尚书右仆射。仁寿初,迁左仆射。炀帝即位,迁尚书令,拜太子太师。大业二年,拜司徒,改封楚公。卒,赠光禄大夫、太尉,谥曰景武。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
唐初贝州武城人。仕隋为文林郎。以不满隋政日紊,随李渊起兵,署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郡公。高祖武德时,累擢尚书左丞。太宗贞观初,任陕州刺史,入为大理、司农二卿,坐事出为秦州刺史。卒谥忠。精天文历算,博仁均撰《戊寅历》,善为多所裁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年不详。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弱冠州举及第,仕隋为文林郎。文帝仁寿中,迁楼烦司户书佐。曾密劝唐高祖举事,兵起,署为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高祖武德二年(619),拜尚书左丞,五年为大理卿,转司农卿。太宗贞观初,为陕州刺史,徙秦州刺史。卒,赠刑部尚书,谥曰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会要》卷三八、六三、八四。善为长于天文历算,预修《武德律令》。与王绩有酬唱。《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620—698
【介绍】:
唐清河东武城人,字嗣宗。屈突通婿。高宗初,为婺州司功,曾佐刺史崔义玄镇压陈硕真起事。龙朔二年,除陇州长史。乾封元年,迁归州刺史,寻改荆州大都府司马。咸亨元年,授蔚州刺史。又历循、袁、文三州刺史。武周天授二年,迁茂州都督府长史。后又任巴、黄、利三州刺史,累封清河县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653—706
【介绍】:
唐齐州全节人,字安成。擢八科高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武周长安中累迁春官郎中,知制诰,再迁凤阁舍人,监修国史。后坐附张易之兄弟,贬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为文章华婉典丽,朝廷大手笔多委之。卒谥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653—706
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高宗上元三年(676),中辞殚文律科,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融为侍读,东朝表疏,多出其手。武后圣历中,自魏州司功参军迁著作佐郎,历右史、著作郎,进凤阁舍人。久视元年(700),出为婺州长史,寻召为春官(礼部)郎中,知制诰事。长安二年(702),再迁凤阁舍人,改司礼少卿。中宗神龙元年(705),因阿附张易之贬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二年,以预修《则天实录》成,封清河县子。因撰武后哀册文,用思精苦,绝笔而卒,追赠卫州刺史,谥曰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融为文典丽,朝廷大手笔多由其草拟。与苏味道、李峤、杜审言齐名,合称为“文章四友”。以《咏宝剑》、《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等诗为人称许。《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其编有《珠英学士集》5卷,著有《宝图赞》1卷、文集6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见崔庸。
唐诗汇评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东北)人。高宗仪凤元年(676)举词殚文律科,补宫门丞,兼崇文馆学士。武后朝,历著作佐郎、右史、著作郎、凤阁舍人等职,谄附张易之。易之伏诛,融左授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史。受诏撰《则天哀册文》,用思精苦,发病卒。融为文典丽,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有《崔融集》六十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为文以华婉典丽称,神龙二年卒,年五十四。补诗二首。(按唐有两崔融。《全唐诗》卷六十八之崔融,武后时人也。卷八百八十七《补遗》六之崔融,则唐末乾宁时吴郡人。今兹所补,盖即武后时崔融之作。)
全唐文·卷二百十七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擢八科高第。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累拜国子司业。神龙二年。预修武后实录成。封清河县子。因撰武后哀册文。用思精苦。绝笔而卒。年五十四。追赠卫州刺史。谥曰文。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宝图颂》尤工。撰《武后哀册》最高丽,绝笔而死,时谓思苦神竭云。
《载酒园诗话又编》崔与苏味道、李峤齐名,似为秀出;又合杜审言为“文章四友”,则气力亦似差逊。
石洲诗话崔司勋票疾,有似侠客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