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巴楚县(巴楚县)  拼音:bā chǔ xiàn
县名。位于新疆西南,喀什噶尔河南岸。清光绪八年新疆建省,置玛喇巴什厅水利抚民通判,后改为巴楚州,属疏勒府。至民国时改为巴楚县。
《国语辞典》:淮阳县(淮阳县)  拼音:huái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鹿邑县西,城为颍水支流蔡水所环,城南有厄台,为孔子绝粮处。清时置淮宁县,民国二年改名淮阳县。
《国语辞典》:侯方域  拼音:hóu fāng yù
人名。(西元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明末清初河南商邱人。生性豪迈,济人之急虽千金不吝。明亡不仕,初纵情声色,后发愤为古诗文,文法韩、欧,诗学杜甫,与魏禧、汪琬齐名。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国语辞典》:腹省  拼音:fù shěng
位处内地或中心的省分。如河南、山西、陕西等。
《国语辞典》:喝汤(喝汤)  拼音:hē tāng
1.饮用汤水。如:「喝汤不要出声。」《红楼梦》第一○三回:「昨儿听见叫我喝汤,我喝不下去,没有法儿,正要喝的时候儿呢,偏又头晕起来。」
2.河南、鲁西地区方言。指吃晚饭。
《国语辞典》:正阳关(正阳关)  拼音:zhèng yáng guān
位于安徽省西北,淮河南岸。居淮河、渒河、颖水三江的汇合处,商业繁盛,为控制淮河流域水运的重要关口。
《国语辞典》:正阳县(正阳县)  拼音:zhèng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上游北岸。产药材,主要农产有小麦、大豆、芝麻等。
《国语辞典》:坠子戏(坠子戏)  拼音:zhuì zi xì
源于河南的一种曲艺。多由女子演唱,演唱时一手拍板为节,一手形容所唱曲中情节。其旁一人弹二弦琴,并以足牵踏小鼓相伴奏。后传至山东,渐及于各地。简称为「坠子」。
《国语辞典》:孟津县(孟津县)  拼音:mèng jīn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西北,临黄河南岸,隔水与孟县相望。相传为周武王大会诸侯之地。也称为「盟津」。
《国语辞典》:钧州窑(钧州窑)  拼音:jūn zhōu yáo
河南省钧州所出产的瓷器。参见「钧窑」条。
《国语辞典》:辽阳县(辽阳县)  拼音:liáo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太子河南岸,中长铁路南段经此。矿产资源丰富。
《国语辞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东晋五胡乱华之际,原居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体向南迁移,在开垦江南的过程中,常和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地方政府将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称为「主籍」,从北方迁来的汉人通称为「客籍」,这种主、客的区别,就是现在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交界的地区,以及广西、四川若干县,今台湾屏东、高雄、新竹、苗栗等县居民由广东迁来的,也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的习俗传统,勤劳积极,山歌别具风格,语言中保留大量汉语音韵。
《国语辞典》:新蔡县(新蔡县)  拼音:xīn cài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东南,洪河与汝河会合处。因春秋蔡平侯自蔡徙此而得名。以产米、豆、棉花为主。
《国语辞典》:山西省  拼音:shān xī shěng
省名。西邻陕西,以黄河为界,南界河南,北界绥远。面积十五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平方公里,省会太原市。简称为「晋」。
《国语辞典》:商丘县(商丘县)  拼音:shāng qiū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东部、夏邑县西北。古为商朝的都城,名亳;春秋时为宋都。明嘉靖二十四年,改称为「商丘县」;国民政府成立,直隶于河南省。据沙河南岸,东通江苏,南达安徽,北入山东,为四省交通的枢纽及豫、鲁、皖三省的物资集散地。农产品有小麦、棉花、豆类、高粱等,并有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也作「商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