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沙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六王子)
(名数)(参见:十六王子)
十六王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三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为沙弥,从佛闻三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于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劫间为四部众覆讲法华经。今已各成佛,为八方之如来。
(名数)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三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为沙弥,从佛闻三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于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劫间为四部众覆讲法华经。今已各成佛,为八方之如来。
三沙弥
【佛学大辞典】
(名数)沙弥有三种。(参见:沙弥)
(名数)沙弥有三种。(参见:沙弥)
三品沙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三者,名为驱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为应法沙弥。三、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七岁至十三,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于进具故也。三、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名数)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三者,名为驱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为应法沙弥。三、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七岁至十三,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于进具故也。三、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在家沙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沙弥以持十戒为法,故断淫,绝生计,全为出家之分,然有但剃发而家有妻子者,是曰入道或在家沙弥。虽然,入道之称不正。(参见:入道)
(术语)沙弥以持十戒为法,故断淫,绝生计,全为出家之分,然有但剃发而家有妻子者,是曰入道或在家沙弥。虽然,入道之称不正。(参见:入道)
入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舍世法入佛道也。犹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或略云道人。宝积经三十六曰:「以净信心于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论七曰:「或舍家入道。」遗教经曰:「入道智慧人。」智度论曰:「见画跏跌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术语)舍世法入佛道也。犹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或略云道人。宝积经三十六曰:「以净信心于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论七曰:「或舍家入道。」遗教经曰:「入道智慧人。」智度论曰:「见画跏跌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十岁已上为沙弥者,以其为可作大僧之年岁故也。行事钞下四曰:「从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同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名字者本是僧位,缘未及故。」
【三藏法数】
谓能止息诸恶,勤行众慈,可以沙弥名字称之。即二十岁已上,皆号名字沙弥也。
(术语)二十岁已上为沙弥者,以其为可作大僧之年岁故也。行事钞下四曰:「从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同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名字者本是僧位,缘未及故。」
【三藏法数】
谓能止息诸恶,勤行众慈,可以沙弥名字称之。即二十岁已上,皆号名字沙弥也。
均提沙弥
【佛学大辞典】
(人名)婆罗门子,字均提Kunti,七岁时,父母与舍利弗使出家。舍利弗得之至祇洹,渐为说法使得阿罗汉。均提既得道,思师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须。见贤愚经十三(沙弥均提品),经律异相二十二。
(人名)婆罗门子,字均提Kunti,七岁时,父母与舍利弗使出家。舍利弗得之至祇洹,渐为说法使得阿罗汉。均提既得道,思师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须。见贤愚经十三(沙弥均提品),经律异相二十二。
沙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S/ra%man!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拿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沙弥,此云息恶行慈,谓息恶行慈。」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洛伽,唐言勤策,谓为苾刍勤加策励,洛是男性,旧云沙弥,讹也。」俱舍颂疏业品二曰:「勤策律仪,勤为大僧之所策励,旧云沙弥。」饰宗记四曰:「唐三藏云:室罗摩拿洛迦,翻为勤策男,勤谓苾刍,勤人所策故也。」寄归传三曰:「室罗末尼罗,译为求寂,言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旧云沙弥者,言略而音讹,翻为息慈,意准而无据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言室末拿伊洛迦,此云劳之小者也,亦言息慈。谓息恶行慈,义译也。旧言沙弥者讹略也。」日本但剃发有妻子之修行者谓之沙弥。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盖出家之人,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又云室利摩理洛迦,华言息慈。谓止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以初入佛法之时,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术语)梵音S/ra%man!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拿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沙弥,此云息恶行慈,谓息恶行慈。」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洛伽,唐言勤策,谓为苾刍勤加策励,洛是男性,旧云沙弥,讹也。」俱舍颂疏业品二曰:「勤策律仪,勤为大僧之所策励,旧云沙弥。」饰宗记四曰:「唐三藏云:室罗摩拿洛迦,翻为勤策男,勤谓苾刍,勤人所策故也。」寄归传三曰:「室罗末尼罗,译为求寂,言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旧云沙弥者,言略而音讹,翻为息慈,意准而无据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言室末拿伊洛迦,此云劳之小者也,亦言息慈。谓息恶行慈,义译也。旧言沙弥者讹略也。」日本但剃发有妻子之修行者谓之沙弥。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盖出家之人,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又云室利摩理洛迦,华言息慈。谓止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以初入佛法之时,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沙弥著香为龙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沙弥使洗,钵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著,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此沙弥莫将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从足下出水,自知必得作龙。径至师原入处之大池边,以袈裟覆头,入即死,变作大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举池悉赤。见智度论十七,西域记一。
(传说)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沙弥使洗,钵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著,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此沙弥莫将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从足下出水,自知必得作龙。径至师原入处之大池边,以袈裟覆头,入即死,变作大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举池悉赤。见智度论十七,西域记一。
沙弥爱酪为虫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酪于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著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于瓶中。
(传说)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酪于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著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于瓶中。
沙弥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谓之勤策律仪。十戒也。(参见:戒)
(术语)俱舍谓之勤策律仪。十戒也。(参见:戒)
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
(术语)梵名曰尸罗S/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璎珞本业经下曰:「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玄应音义十四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波罗,此译云禁,戒亦禁义也。」涅槃经三十一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尽具此四科。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欲达四科,先须略示。圣人制教名法,纳法成业名体。依体起护名行,为行有仪名相。」补助仪上曰:「戒科总有四重: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略)戒法者,舍那佛三聚净戒功德是也。戒体者,师资相传,作法受得,心中领纳法体也。此受持法体一一行彰以云戒行,其行有开遮持犯,名云戒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有。又名清凉,因人能止恶行善,则必心安理得,俯仰无愧,故心无热恼而得清凉。
【佛学次第统编】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者,便解为文耳,于义何关哉!
戒者,梵名尸罗,即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有三皈、五戒、六法、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
沙弥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S/ra%man!erika%,新云室罗摩拿理迦。女性之沙弥也。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理迦,唐言勤策女,译名如前。理是女声,旧云沙弥尼,讹也。」(参见:沙弥)。饰宗记四曰:「室罗摩拿理迦,翻为勤策女。」
【佛学常见辞汇】
未受比丘尼戒的出家女童。尼即女。
【三藏法数】
玄奘法师云:梵语室利摩拿理迦,华言勤策女。谓勤行善法,策进功德,故名沙弥尼。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尼,又云室利摩理迦,华言勤策女。谓精勤策进佛法功行故也。
(术语)S/ra%man!erika%,新云室罗摩拿理迦。女性之沙弥也。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理迦,唐言勤策女,译名如前。理是女声,旧云沙弥尼,讹也。」(参见:沙弥)。饰宗记四曰:「室罗摩拿理迦,翻为勤策女。」
【佛学常见辞汇】
未受比丘尼戒的出家女童。尼即女。
【三藏法数】
玄奘法师云:梵语室利摩拿理迦,华言勤策女。谓勤行善法,策进功德,故名沙弥尼。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尼,又云室利摩理迦,华言勤策女。谓精勤策进佛法功行故也。
沙弥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沙弥十戒仪则经之略名。
(经名)沙弥十戒仪则经之略名。
沙弥威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同于七十威仪。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同于七十威仪。
沙弥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同五母子经。
(经名)一卷,失译。同五母子经。
沙弥喝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喝食)
(术语)(参见:喝食)
喝食
【佛学大辞典】
(职位)大众食斋粥时,立于食堂一面举声报斋食之名者也。其法入堂先拜圣僧,次拜住持,次拜首座,次立于南方一面,待首座施食咒愿了,唱曰:请大众下钵,其次香饭羹菜等次第而喝。任此役者,为未得度之童子,谓之喝食行者。
(职位)大众食斋粥时,立于食堂一面举声报斋食之名者也。其法入堂先拜圣僧,次拜住持,次拜首座,次立于南方一面,待首座施食咒愿了,唱曰:请大众下钵,其次香饭羹菜等次第而喝。任此役者,为未得度之童子,谓之喝食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