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沙
(1).沙土。 宋 苏轼 《送孔郎中赴陕郊》诗:“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 崤 函 脱尘垢。” 明 归有光 《初发白河》诗之二:“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 长安 不见花。”
(2).指沙漠地区。北史·吐谷浑传:“部内有黄沙,周廻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 唐 刘长卿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 汉 月到黄沙。”
(3).指人死后的葬地。 唐 李白 《战城南》诗:“ 匈奴 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只因颇识琴书味,风流不久归黄沙。”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若是再禁加,拼代你殞黄沙。”
(4).指牢狱。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青陆芳春动,黄沙旅思催。”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即出黄沙在,何须白髮侵。”参见“ 黄沙狱 ”。
《漢語大詞典》:黄沙狱(黄沙獄)
古时诏狱名。晋书·高光传:“是时 武帝 置黄沙狱,以典詔囚。以 光 歷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 陈垣 《史讳举例》:“ 晋 太始 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漢語大詞典》:五沙
沙土。细碎的中等土壤。管子·地员:“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 尹知章 注:“言其地粟碎,故若屑尘之厉。厉,踊起也。”参见“ 五粟 ”。
《漢語大詞典》:五粟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國語辭典》:风沙(風沙)  拼音:fēng shā
刮风所扬起的沙土。如:「沙漠地区总是风沙滚滚。」
《國語辭典》:尘沙(塵沙)  拼音:chén shā
1.尘埃与沙土。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唐。杜甫行次昭陵〉诗:「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2.尘世。宋。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诗:「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國語辭典》:流沙  拼音:liú shā
1.沙漠的旧名。《书经。禹贡》:「导弱水,馀波入于流沙。」《楚辞。宋玉。招魂》:「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2.含水分、容易流动的沙层。当地壳内沙层涌出地下水时,水和沙土混合,沙层即成液体而流动或腾涌,陷入其中有被掩灭的危险性。也作「流砂」。
《国语辞典》:飞沙(飞沙)  拼音:fēi shā
被风吹动的沙土。也作「飞砂」。
《漢語大詞典》:吹沙
(1).吹扬沙土。旧唐书·郭子仪传:“大风遽起,吹沙拔木。” 唐 张祜 《咏风》:“引笛秋临塞,吹沙夜遶城。”《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未及数里,大风振作,吹沙走石。”
(2).鲨。古代小鱼名。尔雅·释鱼“鯊鮀” 晋 郭璞 注:“今吹沙小鱼,体圆而有点文。”诗·小雅·鱼丽“于罶鱨鯊” 唐 孔颖达 疏:“ 陆璣 疏云:‘﹝鯊﹞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曰吹沙。”
《國語辭典》:爬沙  拼音:pá shā
爬行。宋。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诗:「尚策爬沙追历块,未甘直作水中凫。」元。张宪听雪斋诗:「扑纸春虫乱,爬沙夜蟹行。」也作「扒沙」、「杷沙」。
《國語辭典》:土囊  拼音:tǔ náng
1.大穴。东周战国。宋玉 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2.盛土的袋子。《新唐书。卷一五五。列传。马燧》:「载土囊遏水而后度。」
《漢語大詞典》:沙泉
沙土地涌出的泉水。 唐 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诗:“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宋 苏轼 《渚宫》诗:“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颸颸。”宋史·吕公弼传:“ 麟州 无井,唯沙泉在城外,欲拓城包之,而土善陷, 夏 人每至围城,人皆忧渴死。”
《国语辞典》:稀泥  拼音:xī ní
沙土少、水分多的泥巴。如:「他一不小心在雨中滑倒,弄得一身沾满稀泥。」
分类:沙土水分
《漢語大詞典》:灰沙
草木灰和细沙土。宋史·向敏中传:“ 敏中 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而屏其尸,以灰沙扫庭。”
《漢語大詞典》:沙坝(沙壩)
(1).方言。沙土平地。 沙汀 《丁跛公》:“这里离城只有七八里远近,除了快近市街时有一片沙坝,其馀是山沟路。”
(2).指滨海沙砾或卵石顺延海岸方向所构成的狭长海岸堆积地貌,因形如堤坝,故名。
《漢語大詞典》:灵壁石(靈壁石)
石名。产于 安徽省 灵璧县 的 磬石山 。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 泗 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上皇始爱灵壁石,既而嫌其止一面,遂远取太湖。”参阅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灵璧石、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灵璧
《國語辭典》:土豚  拼音:tǔ tún
动物名。一种食蚁兽。哺乳纲贫齿目。头部狭长,背部呈弓形,尾巴长。耳大而直立,嘴成管状,舌细长,以白蚁等昆虫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