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辟开混沌
《太平御览》卷二〈天部二·天部下〉~37~2~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309~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简文云:「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有为,合和譬无为。」引崔(崔撰)云:「浑沌,无孔窍也。」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简文云:「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有为,合和譬无为。」引崔(崔撰)云:「浑沌,无孔窍也。」
简释
凿窍:喻破坏自然,改变原貌。唐韩愈《嘲鼾睡》:“南帝初奋极,凿窍泄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