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滞淹(滯淹)
(1).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
《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于是乎始为国政……续常职,出滞淹。” 杜预 注:“拔贤能也。” 唐
刘禹锡 :“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滞淹。”
《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二年》:“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者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是以各务杜口耳!”
(2).闭塞,不通畅。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滞屈(滯屈)
谓贤人沉抑,不得升进。卷二六五引 晋
傅畅 :“余以少年復为此任,故至於上品,以宿年为先,是以乡里素滞屈者,渐得叙也。”
《南史·王繢传》:“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
《漢語大詞典》:淹采
指沉抑于下的有才华之士。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谢表》:“伏以惟皇御极,拔淹采於辛阳。”
《漢語大詞典》:销屈(銷屈)
消沉抑郁。《朱子全书·学四·丛论立心处事》:“今有一样人,不能安贫,其气销屈,以至立脚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