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玉溪
(1).溪流的美称。 唐 贾岛 《莲峰歌》:“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 宋 朱熹 《读李宾老玉涧诗偶成》诗:“独抱瑶琴过玉溪,琅然清夜月明时。” 清 金农 《咏频婆果》:“为语玉溪溪上女,不劳红豆寄相思。”
(2). 唐 诗人 李商隐 别号“ 玉溪生 ”的省称。 宋 陆游 《假中闲户终日偶得绝句》:“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 玉溪 诗。” 清 唐孙华 《毘陵舟中闻吴给谏讣》诗:“年少科名昨梦虚, 锦溪 才笔 玉溪 如。”
(3).水名。 江西省 信江 流经 玉山县 境内的一段。 宋 辛弃疾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词:“偶然重傍 玉溪 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2). 唐 诗人 李商隐 别号“ 玉溪生 ”的省称。 宋 陆游 《假中闲户终日偶得绝句》:“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 玉溪 诗。” 清 唐孙华 《毘陵舟中闻吴给谏讣》诗:“年少科名昨梦虚, 锦溪 才笔 玉溪 如。”
(3).水名。 江西省 信江 流经 玉山县 境内的一段。 宋 辛弃疾 《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词:“偶然重傍 玉溪 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漢語大詞典》:匡山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庐山 。《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 寻阳 ,游於 匡山 。”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 匡山 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宋 叶适 《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烟霞鲜。” 明 徐复祚《投梭记·魔见》:“庙食 匡山 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参见“ 匡庐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漢語大詞典》:匡庐(匡廬)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灵鹫(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漢語大詞典》:双井(雙井)
(1).古地名。在今 江西省 修水县 西。为 宋 诗人 黄庭坚 ( 山谷 )家乡。 宋 黄庭坚 《公择用前韵嘲戏双井》:“万仞峯前 双井 坞,婆娑曾占早春来。”
(2).借指 黄庭坚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后百餘年, 史卫王 当国,乃有得之以献者, 卫王 甚珍之。后 黄伯庸 帅 蜀 ,以其为 双井 之族,乃以贐其行。”
(3).茶叶名。 宋 代 洪州 双井乡 所产。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腊茶出於 剑 建 ,草茶盛於两 浙 。两 浙 之品,日注为第一。自 景祐 已后, 洪州 双井白芽渐盛,近岁製作尤精。”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絶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2).借指 黄庭坚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后百餘年, 史卫王 当国,乃有得之以献者, 卫王 甚珍之。后 黄伯庸 帅 蜀 ,以其为 双井 之族,乃以贐其行。”
(3).茶叶名。 宋 代 洪州 双井乡 所产。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腊茶出於 剑 建 ,草茶盛於两 浙 。两 浙 之品,日注为第一。自 景祐 已后, 洪州 双井白芽渐盛,近岁製作尤精。”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絶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漢語大詞典》:斜川
(1).古地名。在 江西省 星子 、 都昌 二县县境。濒 鄱阳湖 ,风景秀丽, 晋 陶潜 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诗并序。 宋 张炎 《风入松·岫云》词:“记得 晋 人归去,御风飞过 斜川 。”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何人村墅,若个林泉。恰似 欹湖 ,似 枋口 ,似 斜川 。”
(2).古地名。泛指游览胜地。 宋 张炎 《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3).古地名。在 河南省 郏县 境, 宋 苏轼 子 苏过 的居所名。 苏过 移家 颍昌 ,营湖阴水竹数亩,名为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并名其所著曰《斜川集》。
(2).古地名。泛指游览胜地。 宋 张炎 《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3).古地名。在 河南省 郏县 境, 宋 苏轼 子 苏过 的居所名。 苏过 移家 颍昌 ,营湖阴水竹数亩,名为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并名其所著曰《斜川集》。
《漢語大詞典》: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春宫》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春宫》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