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09,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页
宋伊(字 汝任 )
尤瑛(字 汝白 号 回溪 )
张重(字 汝任 )
王如纶(字 汝言 )
王霁(字 汝明 )
陆州(字 汝行 )
陈玉(字 汝良 )
刘廷诰(字 汝钦 号 见峰 )
夏儒(字 汝醇 号 海桥 )
姚汝舟(字 济卿 )
崔宗尧(字 汝钦 号 辛桥 )
张烛(字 汝玉 )
王国光(字 汝观 号 疏庵 )
胡宗宪(字 汝贞、汝钦 号 梅林 襄懋 )
其它辞典(续上)
刘鉴(字 汝照 )宋伊(字 汝任 )
尤瑛(字 汝白 号 回溪 )
张重(字 汝任 )
王如纶(字 汝言 )
王霁(字 汝明 )
陆州(字 汝行 )
陈玉(字 汝良 )
刘廷诰(字 汝钦 号 见峰 )
夏儒(字 汝醇 号 海桥 )
姚汝舟(字 济卿 )
崔宗尧(字 汝钦 号 辛桥 )
张烛(字 汝玉 )
王国光(字 汝观 号 疏庵 )
胡宗宪(字 汝贞、汝钦 号 梅林 襄懋 )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鉴,字汝照,直隶真定府晋州安平县人,民籍。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六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一百七十六名,登第二甲第七十六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宋伊,字汝任,河南南阳府裕州人,军籍。河南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七十九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汝白。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著论三十余篇。授礼部仪制司主事,出为广东按察佥事,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司参政。维基
尤瑛(1511年—?),字汝白,号回溪,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军籍。嘉靖癸卯解元,次年联捷进士。官至江西参议。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联捷三甲进士。除杭州府教授,迁国子监丞,升广东佥事,多有惠政。擢江西参议,卒于赴任途中。广东人民闻讯,巷有哭声,立祠祭祀。有《回溪遗稿》。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重,字汝任,顺天府昌平州顺义县人,官籍。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一百一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七十名进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任南直隶嘉定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如纶(1511年—?),字汝言,直隶真定府晋州安平县人,民籍。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顺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一百九十名,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山西高平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王霁,字汝明,湖广黄州府黄陂县人,军籍。湖广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九十名进士。授吉水县知县,擢户部主事,升郎中,密云管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宁人,字汝行。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以南昌校官典湖广乡试。历刑部员外郎,出为常德知府。改土堤为石堤,以护民居。取消禁米出境之令,粮价合理,民颇受益。官至湖广按察副使,兵备九江。维基
陆州(1511年—?),字汝行,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民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八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名进士。授南昌府推官,典湖广乡试,迁刑部主事,出守常德府,擢九江兵备副使,丁内艰,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玉,字汝良,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民籍。福建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一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廷诰(1512年—?),字汝钦,号见峰,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民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联捷戊戌科第三甲第十二名进士。授开封府推官,历官工部主事、员外郎,出为袁州府、南康府知府,升福建副使、河南右参政,分守南阳,官至四川按察使,转广东布政使,三十八年正月考察去职。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儒(1512年10月25日—?),字汝醇,号海桥,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人,军籍。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八十六名进士。户部观政,授浙江鄞县知县,升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
人物简介
维基
姚汝舟,字济卿,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人,灶籍。浙江乡试第八十一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进士。历官刑部郎中,二十五年正月恤刑山东,出为太平府知府。
人物简介
维基
崔宗尧(1512年—?),字汝钦,号辛桥,山西长治县人,同进士出身。山西乡试第五十八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进士。与族叔崔大德为同榜进士。都察院观政,同年任顺天府固安县知县。迁徐州判官,升推官,升四川潼川知州,卒于官。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烛,字汝玉,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民籍。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浙江乡试第八十二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六十名,登第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汝观。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吴江知县。善决狱。擢兵部主事。屡迁户部侍郎,谢病去。隆庆时拜户部尚书,督仓场。神宗即位,还理部事。有才智,初掌邦计,裁并诸费,去繁文十之三四。边饷告缺,而诸边岁出及屯田、盐课均无可稽。国光大加整顿。万历四年离职,临行,上所辑条例名《万历会计录》。五年,起为吏部尚书,徇张居正意,置吴中行等于察籍,声名顿损。居正卒后,为御史所劾落职,旋复官致仕。维基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山西阳城县(今属山西省晋城市)人。官至吏部尚书。王国光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吴江知县。调仪封(今河南兰考)。擢兵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郎中。三十八年正月升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四十年闰五月升太仆寺卿,十一月升顺天府府尹,四十二年三月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四十四年二月以疾乞归。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起复,以原职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以养病未赴任。四年八月再起为刑部左侍郎,五年十月升南京刑部尚书,十二月改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神宗即位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王国光重新管理户部事务。万历三年(1575年),京察拾遗,王国光被南京给事中、御史弹劾,于是上疏请求罢官,被神宗挽留。次年,王国光再次请辞,获得批准,临行将多年心得总结成《万历会计录》献上,神宗深为赞赏,发送户部订正,书成后,神宗又下诏褒扬。万历五年(1577年)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官,重新启用王国光代职。不久加太子太保。王国光是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助手。张居正死后,御史杨寅秋以六项罪名弹劾国光,神宗震怒,将王国光撤职。之后又念其功劳,命其复官以致仕。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病卒。《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 【介绍】: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馀姚二县,擢御史。三十三年,巡按浙江。以毒酒杀倭数百于嘉兴。附赵文华,因之结严嵩父子,得受重用。三十五年,被擢为右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军务。设计诱降徐海,使缚献陈东、麻叶,复围攻徐海,迫使自杀。继又诱杀王直,两浙倭患渐平。积功进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威权震东南,招致东南士大夫参预谋议,颇有声誉。四十一年,以属严嵩党革职。四十五年,终以严党下狱死。万历初,复官,谥襄懋。有幕僚郑若曾所辑《筹海图编》。维基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又字汝贞,号梅林,直隶绩溪县(今安徽绩溪县)人,祖籍兖州濮阳(今河南)。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曾设计铲除倭寇。明世宗时,胡宗宪因严嵩事牵连下狱,并在狱中自尽。明神宗追谥襄懋。胡宗宪是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直系祖先。胡宗宪自幼好学,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胡宗宪自小就被母亲教授以千字文、小学等书,七岁就读于私塾,塾师经常对其父胡尚仁赞赏说;“此儿他日必当世伟器”。但胡宗宪一开始对科举功名并不热衷,常常偷看古今传记,仰慕关羽、岳飞等武将的军功为人,只是在父亲的责劝下,他才“抑首就博士业”。嘉靖七年(1528年)胡宗宪补邑庠生,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甲午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戊戌科三甲进士。刑部观政后,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山东益都县知县,治理旱灾、蝗灾,平定了盗贼,有著治理有方的名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母亲去世,回乡奔丧。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父亲又去世,在为父母守丧期间,读朱子《纲目》、《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百将传》等书,六年的苦读与锻炼,为胡宗宪日后的抗倭大业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春,胡宗宪守丧期满,补任浙江馀姚县知县,被誉为“洁己奉公,持法正事”。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因治行卓异,十一月考选为湖广道试御史,二十八年(1549年)六月实授御史,巡视宣府、大同,继而巡按北直隶。嘉靖三十年(1551年)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浙江,严嵩党人赵文华指示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后张经被斩于西市,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成为右佥都御史。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宗宪多次出战,东南沿海倭寇患稍定。时倭寇为患南方沿岸,宗宪聘用徐渭以定计谋,主要拉拢倭寇的头目,设计杀死诱捕徐海、陈东、麻叶等治罪。还招抚了汪直,但朝廷将汪直杀死,造成倭寇失控。三十九年(1560年)明世宗论擒获汪直之功,以“宗宪矢心为国,殚竭忠谋,劳绩殊常,宜加显擢,以示激励。”遂加擢其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三月之后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四十年(1561年)加少保之衔,兼制江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父子失势,陆凤仪趁机弹劾宗宪为严嵩党,世宗慰曰,“宗宪非嵩党”,而释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解官归里。次年,朝廷获得严嵩之子严世蕃给胡宗宪的亲笔书信,辩诬无望,于是宗宪被捕入狱,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未得回应。十一月三日,乃吟“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引刃自尽,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