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09,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孙汝梅(字 问羹 号 春山 )
崔汝立
陈汝钦
吕汝玉( 文衡 号 缦卿、璞山、舜邻 )
申箕善(字 言汝 )
黄汝香
殷汝璋
张汝洽
李汝鹤
汪汝纶
潘衍桐( 汝桐 字 菶庭 号 峄琴 )
赵汝翰
吕汝修(号 宜寿、餐霞子 )
夏汝镛
其它辞典(续上)
吴德功(字 汝能 号 立轩 )孙汝梅(字 问羹 号 春山 )
崔汝立
陈汝钦
吕汝玉( 文衡 号 缦卿、璞山、舜邻 )
申箕善(字 言汝 )
黄汝香
殷汝璋
张汝洽
李汝鹤
汪汝纶
潘衍桐( 汝桐 字 菶庭 号 峄琴 )
赵汝翰
吕汝修(号 宜寿、餐霞子 )
夏汝镛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吴德功(1850~1924),字汝能,号立轩。世居彰化,受业于从叔吴子超及柯承晖、陈肇兴、蔡醒甫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省设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县采访册,因乙未割台,遂佚失。日军入台北城之初,吴德功曾应台中知府孙传衮之邀,计议防范事宜,并筹设「联甲局」,募练勇、捕盗贼,对彰化社会秩序的维持,贡献颇大。日本领台后,执政者曾多方敦请吴氏出仕,委以职务。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吴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担任参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担任台中师范学校教职、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台湾总督之邀参加「扬文会」,明治三十五年(1902)获颁绅章。《台湾士绅录》评之曰:「忠诚悃笃,急公好义,邑中大小事件,人无不就谋,谋而莫不通」。毕生重视社会福利,彰化育婴堂、忠义祠、节孝祠之筹建,皆由吴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两案纪略》、《让台记》、《瑞桃斋诗话》、《瑞桃斋诗稿》、《瑞桃斋文稿》等。其中,后三部与文学相关。读其诗,将有助于晚清至日治中期台湾中部士绅在政权转移后的心路历程及现实处境之了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吴德功捐给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的《瑞桃斋诗稿》手钞本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维基
孙汝梅,字问羹,号春山,顺天府大兴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2名。同年五月,授兵部主事。工书法。
人物简介
维基
崔汝立,安徽省宁国府太平县(辖境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07名。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汝钦,河南省光州直隶州光山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8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汝玉(1851~1925),名文衡,官章赓虞 ,号缦卿、璞山、舜邻,以字行。神冈三角仔吕炳南长子。光绪七年(1881)被提督学政张梦元举为博士弟子员,入庠邑为生员。家豪富,购书两万馀卷,筑筱云轩藏之。师事吴子光。与其弟吕汝修、吕汝诚合称「海东三凤」。光绪十五年(1889)与士绅吴鸾旂等人倡建「宏文书院」。乙未割台后,先明义表诚,明治廿九年(1896)协助日方镇抚台湾反抗势力有功,于明治卅年(1897)四月授绅章,卅一年获特叙勋六等。卅八年(1905)任台中厅参事,大正元年(1912)初辞职。优游閒居,以诗书自娱 。著有《璞山诗卷》(光绪年间印行,今不可见)、《海东三凤集》(合著)、《竹溪唱和集》(合著)。其中《海东三凤集》,据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称,系吕氏三兄弟合著,光绪十五年(1889)于北京刊行,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计四卷,惜今已不可见。民国七十年(1981)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是否即《海东三凤集》,难以判定,后仍以《海东三凤集》名义梓行。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海东三凤集》、《餐霞子遗稿》、《竹溪唱和集》、《草庐居文稿》。其中《海东三凤集》多为试帖诗,作者虽系吕氏兄弟,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排版偶见错简,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竹溪唱和集》则为光绪七年(1881)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海东三凤集》、《竹溪唱和集》为底本,参照馆森鸿、尾崎秀真《鸟松阁唱和集》、鹰取田一郎《寿星集》、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编校。
人物简介
简介
申箕善(朝鲜文:신기선,1851-1909)字言汝,本贯平山,出生于全义,历任,法部大臣,议政府参政,赞政,军部大臣,军务总长,学部大臣等要职。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汝香,山西省平定直隶州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255名。殿试登进士2甲第55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著以知县即用。历山东清河县知县,任内修县志。光绪十五年(1889年)辞官,宦橐萧然。
人物简介
维基
殷汝璋,江苏甘泉县人。晚清政治人物。同治十年(1871年),殷汝璋中式辛未科二甲进士。累官至通政使司参议。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任命殷汝璋为正考官、周锡恩为副考官,主浙江恩科乡试。前内阁中书周福清为殷汝璋同榜进士,派人行贿请托。殷汝璋将其事举报。事发,周福清下狱。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汝洽,甘肃省巩昌府会宁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5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汝鹤,江苏省徐州府丰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6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汪汝纶,安徽休宁县石田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汪汝纶为休宁汪氏九十一世。光绪九年(1883年)中式癸未科三甲第十名进士;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官刑部主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维基
赵汝翰,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20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汝修(1855~1889),官章赓年,号宜寿,又号餐霞子,以字行。神冈三角仔吕炳南次子。光绪元年(1875)生员,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家豪富,购书两万馀卷,筑筱云轩藏之。师事吴子光。与其兄吕汝玉、其弟吕汝成合称「海东三凤」。 著有《餐霞子遗稿》、《海东三凤集》(合著)、《竹溪唱和集》(合著)。其中《海东三凤集》,据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称,系吕氏三兄弟合著,光绪十五年(1889)于北京刊行,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计四卷,惜今已不可见。民国七十年(1981)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是否即《海东三凤集》,难以判定,后仍以《海东三凤集》名义梓行。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海东三凤集》、《餐霞子遗稿》、《竹溪唱和集》、《草庐居文稿》。其中《海东三凤集》多为试帖诗,作者虽系吕氏兄弟,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排版偶见错简,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竹溪唱和集》则为光绪七年(1881)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海东三凤集》、《竹溪唱和集》、《餐霞子遗稿》为底本,参照馆森鸿、尾崎秀真《鸟松阁唱和集》、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高火顺《卅韵诗钞》编校。
人物简介
维基
夏汝镛,湖北省黄州府广济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2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