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9,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向传范(仲模 惠节 )
李大临(才元 )
韩缜(玉汝 庄敏 )
吕希道(景纯 )
庞汝弼
蒲宗孟(传正 恭敏 )
汝孝
蒋之奇(颖叔 文穆 )
俞汝尚(仁廓、退翁 溪堂居士 )
王汝舟(公济 云溪翁 )
俞瑊(君玉、汝佩 )
陈汝义
陈汝奭
陈汝羲
彭汝砺(器资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74 【介绍】: 宋开封人,字仲模。向敏中子。以父任为卫尉丞,娶南阳郡王惟吉女。改内殿崇班,历知相、恩、邢、陕、郓诸州,所至有能称。官终密州观察使。卒谥惠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6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才元。登进士第。为绛州推官,累迁开封推官。神宗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上言青苗法有害无益,忤王安石。会秀州判官李定破格除监察御史里行,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以累格诏命,撤去知制诰归班。出知汝州,徙梓州,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诗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知广安军,徙邛州。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知汝州,徙知梓州。八年,复天章阁待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五八、二六九)。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同上书》卷三七四)。《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八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宝元元年进士,为绛州推官。杜衍荐为国子监直讲、睦亲宅讲书。文彦博荐为秘阁校理。历知广安军、邛州,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言青苗法有害无益。李定除御史,大临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皆以累格诏命归班,世称「熙宁三舍人」。以工部郎中出知汝州,徙知梓州,加集贤殿修撰,复天章阁待制。元丰二年致仕。元祐元年二月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二二六、二六九、三六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97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玉汝。韩亿子,韩维弟。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后知秦州。神宗熙宁七年,宋辽议界,使辽。元丰五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进知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遭劾,罢相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终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所至以严称,性颇暴酷,知秦州时,尝令以铁裹杖箠杀部属,秦人有“宁逢乳虎,莫逢玉汝”之语。卒谥庄敏。
全宋诗
韩缜(一○一九~一○九七),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知合肥、钱塘县,迁签书南京留守判官,知洋州。英宗治平初,权三司度支判官,除两浙转运使,徙知河中府。神宗即位,知扬州,历淮南、陕西转运使。入知审官院。兄韩绛执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因为政暴酷落职。久之起知瀛州。熙宁七年(一○七四)除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权知开封府、兼判尚书兵部。元丰中,拜同知枢密院。哲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被谏官所论,自请出知颍昌府。移守永兴军、河南府、太原府。元祐三年(一○八八)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三一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七
韩缜(一○一九——一○九七),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六子。庆历二年登进士第。嘉祐中,历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河北、陕西等路转运使。熙宁中,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瀛州、开封府。奉命与辽使画界,除枢密都承旨,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四年,同知枢密院事;六年,进知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元祐元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永兴、河南、太原等军府,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吕希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091 【介绍】: 宋寿州人,字景纯。吕公绰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官河南监牧使、开封府推官,又知汝、澶、湖州,有惠政。神宗熙宁、元丰间,不急于进取,遇事有不可,必力争。及哲宗元祐中,吏道宽平,亦雅量自如,不改其故,甚为时所称。有文集。
庞汝弼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和二年(1055)任遂州知州。嘉祐三年(1058)任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嘉祐四年(1059)任河北路提点刑狱公事,2月降知华州。嘉祐四年(1059)2月降知华州。嘉祐四年(1059)任华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1093 【介绍】: 宋阆州新井人,字传正。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熙宁初,为著作佐郎。助吕惠卿制手实法,累迁知制诰。同修两朝国史,擢翰林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丞,以荒于酒色及缮治府舍过制,罢知汝州,徙亳、杭、郓三州。因滥用酷刑被劾,夺职知虢州。后还职历知大名府。性奢侈,宴饮无度,为时议所贬。
全宋诗
蒲宗孟,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五年,复职知河中。七年,移知永兴军(同上书卷四七一),旋知大名府。以疾求河中,既至,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挥麈录》后录卷五)。有文集、奏议七十卷(《宋史·艺文志》),并集宋齐以后钱塘诗三千馀首为三十卷(《乾道临安志》卷三),已佚。《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一六二九
蒲宗孟(一○二八——一○九三),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县西)人,师道子。皇祐五年第进士,调夔州观察推官。熙宁三年,召试学士院,以为馆阁校勘、中书检正官,进集贤校理。七年,奉命察访荆湖两路,奏罢辰、沅役钱及湖南丁赋,助吕惠卿制手实法。九年,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知制诰。神宗称其史才,命同修仁、英两朝国史,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丞。次年罢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历知亳、杭、郓三州、河中府。御史劾其惨酷,夺职知虢州。后复职知河中、永兴、大名。元祐八年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十卷。《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汝孝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汝孝,嘉祐间普州(治今四川安岳)乡贡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4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颖叔。蒋堂从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诬劾欧阳修,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行新法,为福建转运判官,迁淮东转运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称,升发运使。哲宗时历知潭州、广州、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元符末,坐事责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枢密院事。崇宁初出知杭州,因议弃河、湟事夺职。卒谥文穆。有《三经集》等。
全宋诗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英宗初,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倾侧反覆,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历江西、河北、陕西、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哲宗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改广、瀛、熙州。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知开封府,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责守汝、庆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同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以疾告归。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杂著百馀卷,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三径集》一卷,清光绪盛宣怀《春卿遗稿》中有辑本一卷。《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蒋之奇诗,以《春卿遗稿》辑本为第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其中已见《春卿遗稿》者删省)及新辑得散见各书之诗篇,合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七○五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蒋堂侄。嘉祐二年进士,治平中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不实,贬监道州酒税。改监宣州税。熙宁中,为福建转运判官,历淮东、陕西等五路转运副使,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发运使。加直龙图阁。元祐中,累迁至宝文阁待制,历知潭、广、瀛、河中、熙等州府。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坐事责守汝州、庆州。徽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进知院事。崇宁元年,除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书。《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字仁廓,一字退翁,号溪堂居士。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熙宁初签书剑南西川判官,时王安石当国,欲引置御史,使弹击异己,汝尚知安石荐用之意,力辞免。后从赵抃于青州,以屯田郎中致仕。卒年七十余。
全宋诗
俞汝尚,字仁廓,一字退翁,号溪堂居士(《宋诗拾遗》卷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光绪《归安县志》卷三一)。知导江县。神宗熙宁初,签书剑南西川判官。王安石当国,欲置为御史,力辞。从赵抃辟入青州幕,以屯田郎中致仕。卒年七十馀。有《溪堂集》四卷,已佚。《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济,晚号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弱冠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神宗熙宁中知舒城县。哲宗元祐间知南剑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八年(一○九三),知建州(《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九),移知虔州。擢京东路转运判官,移河北、江西,徙夔州路提点刑狱。告老归。徽宗政和二年卒,年七十九。有《云溪文集》百卷(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已佚。宋赵不悔《新安志》卷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济,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皇祐五年,才冠而登第。历知舒城县、南剑州、建州、虔州。哲宗擢为京东转运判官,终夔州路提点刑狱,告老而归。凡历官十七任,皆有治迹。晚号云溪翁,卒年七十九。有文百卷,手所校书万馀卷。见《新安志》卷七,《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九,《宋史翼》卷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俞瑊,字君玉(《鄱阳集》卷七《送梁晦之诗》),一字汝佩(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九),溧水(今属江苏)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金陵诗徵》卷五)。历官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宋韩维《南阳集》卷一七《太常博士俞瑊可屯田员外郎》),知壁州(清道光《通江县志》卷六),神宗熙宁间,知琼州,卒于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今录诗二首。
陈汝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三年(1066)任开封府界提点刑狱公事。治平四年(1067)任判三司都磨勘司。熙宁四年(1071)任南康军知军,3月知南康军。
陈汝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元年(1068)任邵武军知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汝羲(《延祐四明志》作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召试学士院,授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二八之四)。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为京东转运使、权知青州(同上书选举三二之一五)。四年,知南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八年,提点醴泉观(同上书卷二六四)。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5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器资。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任幕职官。所著《诗义》为王安石见重,补国子直讲。为监察御史里行,陈时政十事。论不当以宦者主兵。历江西转运判官、京西提点刑狱。哲宗元祐为中书舍人。反对以“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落职知徐州。哲宗亲政,权吏部尚书。后知江州。有《鄱阳集》等。
全宋诗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校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清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九六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国子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以馆阁校勘为江西转运判官,改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擢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人。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权吏部尚书。绍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绍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著有《易义》、《诗义》。另有《鄱阳集》十二卷(存),皆诗。见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