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9,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蒋涣( 汝南县开国公 )
刘禹锡(梦得 世称 刘宾客、前度刘郎 行第 二十八 )
杨汝士(慕巢 行第 六 )
周墀(德升 汝南县男 行第 十三 )
姚康(汝谐 别称 姚元康 元康 )
崔瓘(汝器 )
吴汝纳
狄兼谟(汝谐 )
周宝(上圭 良将 汝南郡王 )
孙玉汝
卢汝弼( 卢弼 子谐、子诰、子诘 )
杨砺(汝砺 )
张汝弼
刘汝励
刘汝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蒋子慎曾孙。登进士第。玄宗天宝末,为给事中。代宗永泰初,累迁鸿胪卿。日本使尝遗金帛,不纳,唯取笺一番,为书以贻其副。官终礼部尚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蒋挺子,蒋洌弟。进士及第,历仕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给事中。安史乱起,受伪职,因家风修整,为士大夫所称,后仍受重用,授检校刑部尚书,封汝南县开国公。代宗永泰初,历鸿胪卿,转右散骑常侍,迁工部侍郎。大历间,累迁尚书左丞,华州刺史充镇国军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东都留守,兼知大历九、十年东都贡举。官终礼部尚书。生平散见《新唐书·高智周传》、《唐诗纪事》卷三二、《唐才子传》卷三。涣善诗,具大历诗风,与钱起、耿湋交往。《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蒋涣(?-约795),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人。蒋冽之弟。玄宗朝登进士第,历官吏部员外郎、郎中,天宝末,官给事中。安史乱起,陷贼,受伪职。永泰初,历鸿胪卿、右散骑常侍,迁工部侍印。大历三年,转尚书左丞,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使。七年,检校礼部尚书、东都留守,知大历八、九、十年东都贡举,卒。《全唐诗》存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2 【介绍】: 唐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字梦得。德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史,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裴度荐为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工诗,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又著有《天论》等。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2 字梦得,排行二十八。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属河南)。唐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自称“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引)。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开始进入仕途。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叔文、伾)刘柳(宗元)”。顺宗被迫让位与宪宗,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为连州刺史,历夔、和二州。文宗初,为主客、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不久,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平见其临终前所撰《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萱所著《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刘禹锡以诗文称,哲理亦佳。“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存诗约800余首,名篇甚多。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宋黄庭坚《跋刘梦得〈三阁辞〉》)。“七言尤工”(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绝句尤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宾客嘉话录》)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参阅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参阅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其诗文合集,以《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刘禹锡集》较完备。注本有近人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證》。《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断句5句。
唐诗汇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从事,调渭南主薄。入为监察御史。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长庆、宝历中,历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卒,世称刘宾客。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刘禹锡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今有《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辑。《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词学图录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晚迁太子宾客,终于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有《刘宾客文集》,词存40余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故又称中山人。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博学宏词二科,历官监察御史、郎州司马、连州刺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有《刘宾客集》。游览黄鹤楼时曾写下《武昌老人说笛歌》《出鄂州界怀表臣》及《梦黄鹤楼》等诗。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顺宗朝擢屯田员外郎。宪宗立。贬连州刺史。开成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卒。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作品评论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上入室一人:刘禹锡。
新唐书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蔡百衲诗评》
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
《童蒙诗训》
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
岁寒堂诗话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沧浪诗话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困学纪闻
刘梦得文不及诗。
竹庄诗话
山谷云: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他文耳。
杜工部草堂诗话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馀也。
《臞翁诗评》
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瀛奎律髓
刘梦得诗格高,在元、白之上,长庆以后诗人皆不能及。且是句句分晓,不吃气力,别无暗昧关锁。
《吟谱》
刘禹锡诗以意为主,有气骨。
升庵诗话
元和以后,诗人之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
诗薮
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
诗镜总论
刘梦得七言绝,柳子厚五言古,俱深于哀怨,谓骚之馀派可。刘婉多风,柳直损致,世称韦柳,则以本色见长耳。
唐音癸签
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司空图尝言:禹锡及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
《诗源辨体》
刘虽与内齐名,而其集变体实少。五七言古及五言律俱未为工,七言律……两三篇声有类盛唐,……七言绝气格甚胜。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梦得五言古诗,多学南北朝。如《观舞柘枝》曰:“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宫体中佳语也。唯近体中间杂古调,终有乌孙学汉之讥,不若唐音自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纵,其与白傅倡和者,尤多老人衰飒之音。长律虽有美言,亦多语工而调熟。
《五七言今体诗钞》
东坡天才,有不可思议处,其七律只用梦得、香山格调。
《初白庵诗评》
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
说诗晬语
大历十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人与乐天并称,缘刘、白有《倡和集》耳。白之浅易,未可同日语也。
《唐诗别裁》
大历后诗,梦得高广文房。与白傅唱和,故称“刘白”。实刘以风格胜,白以近情胜,各自成家,不相肖也。
剑溪说诗
新城公曰:“刘史部公他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求其十分满者,惟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愚谓王维、刘禹锡亦有十分满者,岂反作故翁、沧溟下耶?
石洲诗话
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同》,至于铺陈排比,辄有怆俗之气。山谷云:“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昔子瞻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义云:“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极为确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长篇,虽不逮韩之奇横,而健举略足相当。七古刘之敌韩,犹五古郊之匹愈也。即梦得五言,亦自质雅可诵。世乃谓其不工古诗,何其武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无体不备,蔚为大家,绝句中之山海也。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静居绪言》
梦得古诗边幅较文房为大,律诗不及。其酷嗜杜陵“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及张籍“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闹身”,又爱吟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亦可知其用意处。
《退馀丛话》
大抵七律最忌率易成章。今人多著意颔联,能讲究起句及结句者甚少。又五、六一联,每患气弱,或不能开宕。刘梦得于此处倍研练,能操笔,最可法。
养一斋诗话
乐天称梦得为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
昭昧詹言
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枰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叙俗情入妙者,刘宾客也。次则义山。义山资之以藻饰。
《艺概》
刘梦得诗稍近径露,大抵骨胜于白,而韵逊于柳。要其名隽独得之句,柳亦不能掩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中唐七律,梦得呵继随州。后人与乐天并称,因刘、白有唱和集耳,神彩骨干,恶可同日语?
《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昔人论刘梦得为豪放,其体为东坡七律所自出,固不得而轻议之也。
《诗法萃编》
唐人擅长七律者,老杜外……中唐作者,刘梦得、刘文房皆巨擘。
《老生常谈》
七律与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李义山两家。
《东目馆诗见》
梦得歌行,咏古皆爽脆,饶别致。五作极精深,惟五古多涩雅处。
《东目馆诗见》
梦得主怨刺,故胜《主客阁》列之“瑰奇美丽”,尚未觉其典则高而滋味厚也。谓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山谷实具只服。
三唐诗品
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馀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
《诗学渊源》
其诗极似王维,清新流丽,格调自高。长篇间入魏晋,元和诗人自当首屈一指。韩、刘、元、白虽属异曲,未见同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慕巢。杨虞卿弟。宪宗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穆宗长庆元年为右补阙,再迁职方郎中。文宗大和中,以本官知制诰。时李宗闵、牛僧孺辅政,待汝士厚,拜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又迁户部。开成元年,转兵部,后转吏部。终刑部尚书。族人嗣复尝大宴,汝士与元稹、白居易均在座,赋诗,汝士后成而最佳,归语人曰:“今日压倒元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慕巢,排行六,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穆宗长庆元年(821)由监察御史迁右补阙,累官至中书舍人。文宗大和七年(833)迁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九年入为户部侍郎。开成元年(836)转兵部侍郎。同年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官至刑部尚书,卒。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杨汝士以才气自负,尝自诩其《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压倒元、白”(《唐诗纪事》卷四六)。《全唐诗》存诗7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三
汝士字慕巢。元和四年进士。又登宏词科。长庆中累擢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开成时由兵部侍郎为东川节度使。入为吏部侍郎。进刑部尚书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南人,字德升。穆宗长庆二年进士。长史学,文宗雅重之,历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知制诰、翰林学士。武宗时出为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鞭不循令之宿将,一军大治。宣宗大中二年,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议河湟事不称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寻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卒年五十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3—851 字德升,排行十三,汝南(今属河南)人。穆宗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文宗大和末,累迁起居舍人,转考功员外郎。开成二年(837),加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四年拜中书舍人。武宗时任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迁江西观察使,转义成节度使。宣宗时,以兵部侍郎召判度支,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849),因河湟事议不合旨,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五年,卒于镇。生平见杜牧《周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五。墀能为古文,长于史学,颇为文宗所重。《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序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墀字德升。汝南人。长庆二年登第。辟湖南团练府巡官。入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太和末累迁起居舍人。开成二年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三年迁职方郎中。四年正拜中书舍人。武宗立。改工部侍郎。出为潼关防御使。改鄂岳观察使。会昌六年移江南西道观察使。大中初拜义成军节度使。封汝南县男。入为兵部侍郎判度支。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兼刑部尚书。会吐蕃以三州七关自归。帝召宰相议河湟事。墀对不合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未行。改检校右仆射。卒年五十九。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元康。唐吴兴武康人,字汝谐。宪宗元和十五年登进士第。穆宗长庆中,为西川观察推官。后入为京兆司录参军。文宗初,迁户部员外郎,转左司员外郎,判户部事。大和八年,因受贿贬韶州始兴尉。官至太子詹事。宣宗大中间尚在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姚元康,生卒年不详。字汝谐,旧籍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穆宗长庆中以试左武卫仓曹参军佐段文昌,为西川观察推官。后入为京兆司录参军。文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转左司员外郎判户部案。大和八年(834)因受贿贬韶州始兴尉。后官至太子詹事。宣宗大中五年(851)尚存。生平事迹散见权德舆《姚南仲神道碑》、白居易《姚元康等授官掌书记制》、《册府元龟》卷六〇七及卷六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七等。《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清河武城人,字汝器。崔邠子。登进士第。文宗开成中,为司勋员外郎。后官至吏部尚书。
吴汝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澧州人。进士擢第。武宗会昌中为永宁尉。附李宗闵。弟吴湘为江都尉,以受赃及娶民女论死。时议者谓吴氏与李德裕有隙,诏遣崔元藻复按,德裕贬元藻崖州司户参军。宣宗立,汝纳为湘讼枉。德裕被贬,汝纳擢为左拾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汝谐。狄仁杰族孙。第进士。辟襄阳使府。文宗朝授左拾遗,数十书言事。历刑部郎中,蕲、邓、郑三州刺史,累迁御史中丞。武宗会昌中,迁东都留守。有《开成详定格》。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兼谟字汝谐。并州太原人。第进士。历蕲邓郑苏四州刺史。以治最擢给事中。迁御史中丞。累迁尚书左丞。领天平军节度使。辞疾。以秘书监归洛阳。迁东都留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887 【介绍】: 唐平州卢龙人,字上圭。藉荫为千牛备身。善击毬,以毬见武宗,擢金吾将军,进检校工部尚书、泾原节度使。务耕力,聚粮二十万斛,号良将。僖宗中和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后部将刘浩、刁頵与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宝出奔至常州,为钱镠迎至杭州,旋卒,一说被杀。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玉汝。会昌四年进士。官御史。咸通中出为衢州剌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范阳人,字子谐。卢简求子。唐昭宗景福中擢进士第。文采秀丽,一时士大夫称之。历台省,累迁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后至太原,李克用奏为节度副使,累奏户部侍郎。李存勖嗣晋王位,亦颇倚重之。后唐建国前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1 一作卢弼,误。字子谐,一作字子诰,唐末五代时人。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家河中蒲州,遂为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卢纶,弟嗣业。少力学,笃志科举,文采秀丽,为时人所称。昭宗景福中登进士第,累迁祠部员外郎(一作郎中)、知制诰,后从昭宗迁洛阳。时朱温凌弱唐室,杀戮士人。汝弼惧,称疾退居,客游上党。后从丁会至太原依李克用,授河东节度副使,累迁户部侍郎。后唐庄宗为晋王时,除补官吏之命皆出其手。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旧五代史》本传、《新五代史·李袭吉传》、《唐才子传》卷九、《宣和书谱》卷六。汝弼善诗文,所作《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4首,胡应麟称为“语意新奇,韵格超绝”(《诗薮》内编卷六)。《全唐诗》存诗8首。
唐诗汇评
卢汝弼(?-921),字子谐,一作字子诘,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卢纶之孙。少勤学,笃志科举,文采秀丽,为时所称。景福中,登进士第,仕至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眧宗迁洛。时柳灿党附朱温,诬陷士族,汝弼惧祸退居,客游上党。太原李克用奏为节度副使,累奏户部侍郎。克用子存勖嗣为晋王,承制封拜皆出汝弼之手。《全唐诗》存诗八首。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赵)光远等千金之子,厌饫膏梁,仰萌承荣,视若谈笑,骄侈不期而至矣……有孙启、崔珏,同时恣心狂狎,相为唱和,颇陷轻薄,无退让之风。惟卢弼气象稍严,不迁狐惑,如《边庭四时怨》等作,赏音大播,信不偶然。
杨砺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1—999 【介绍】: 宋京兆府鄠县人,字汝砺。太祖建隆元年进士第一。开宝九年,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历知鄂州,以善政闻。真宗即位,因素重其不以科名自伐,拜给事中、判铨吏部。寻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及卒,真宗冒雨临其丧,乘舆不能进曲折小巷,步至其第,嗟悯久之。有文集。
张汝弼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五
张汝弼,太祖时人,乡贡进士。
刘汝励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三年(970)任殿中侍御史。
刘汝砺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四年(971)任三司度支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