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3,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秋汉
汉隶
好汉
汉风
先汉
层汉
汉柏
汉子
汉碑
汉都
阿罗汉
汉国
汉垒
汉纪
史汉
《漢語大詞典》:秋汉(秋漢)
秋季的天河。 唐 李峤 《饯骆四》诗之一:“星月悬秋汉,风霜入曙鐘。” 宋 杨万里 《荔枝堂夕眺》诗:“夕峯褪日半鉦多,秋汉吹云一絮过。” 清 黄鷟来 《送王远斋回会稽》诗:“羈客苦滞留,离思咏秋汉。”
分類:天河
《國語辭典》:汉隶(漢隸)  拼音:hàn lì
1.泛指一种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的字体。
2.专指东汉时,字形如八字分布,笔势富含变化的隶书。此名称为区别笔势较为刻板的唐隶而言。也称为「八分」。
《國語辭典》:隶书(隸書)  拼音:lì shū
书体名:(1)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横画起笔回锋,隆起如蚕头之形;收笔顿笔挑起,具雁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國語辭典》:好汉(好漢)  拼音:hǎo hàn
1.勇敢有志气的男子。《西游记》第二一回:「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骷髅的病鬼!」
2.男子的通称。《土风录。卷八。好汉》:「询刍录云:汉自武帝伐匈奴二十馀年,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为好汉,后遂为男子之称。」
3.强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弓兵……跳下车去道:『少爷下来罢!好汉来了!』我虽未曾起过北路,然而『响马』两个字,是知道的。」
《漢語大詞典》:汉风(漢風)
(1). 汉 代民歌。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国。”
(2). 汉 代的威风。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輶轩东践, 汉 风载徂。” 张铣 注:“言 汉 之威风则往矣。”
分類:民歌威风
《漢語大詞典》:先汉(先漢)
即 西汉 。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 宋 刘炎 迩言:“ 司马 文优於 欧阳 ,远齐 先汉 ,自诚实而充也。”
《漢語大詞典》:层汉(層漢)
高空。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景阳楼》诗:“妙舞驻行云,清歌入层汉。” 唐 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诗:“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分類:高空
《分类字锦》:汉柏(汉柏)
太山记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
分类:泰山
《國語辭典》:汉子(漢子)  拼音:hàn zi
1.古代胡人鄙视汉人的称呼。《北齐书。卷二三。列传。魏兰根》:「迁青州长史,固辞不就。杨愔以闻。显祖大怒,谓愔云:『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
2.男子的通称。《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镇上一个使鎗棒卖药的汉子,叵耐那厮不先来见我弟兄两个,便去镇上撇呵卖药,教使鎗棒。」《儒林外史》第一回:「孤是一个粗卤的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像,不觉功利之见顿消。」
3.丈夫。《金瓶梅》第六一回:「谁不知他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漢語大詞典》:汉碑(漢碑)
汉 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 汉 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明 张萱 疑耀卷六:“ 孙宗鑑 《东皋杂録》言 汉 碑额多篆,身多隶,是矣。”
《漢語大詞典》:汉都(漢都)
汉 代都城。亦泛指汉族政权的都城。
《國語辭典》:阿罗汉(阿羅漢)  拼音:ā luó hàn
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也称为「罗汉」。
《漢語大詞典》:汉国(漢國)
汉 朝。亦借指其他汉族王朝。汉书·翟方进传:“天休於安帝室,兴我 汉国 。”《后汉书·安帝纪》:“今以侯嗣 孝和皇帝 后。其审君 汉国 ,允执其中。” 唐 荆叔 《题慈恩寺塔》诗:“ 汉国 山河在, 秦 陵草木深。” 唐 张说 《奉和送金城公主》:“戎王子壻宠, 汉国 舅家慈。”
分類:汉族王朝
《骈字类编》:汉垒(汉垒)
唐 李益 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 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
《国语辞典》:汉纪(汉纪)  拼音:hàn jì
书名。东汉荀悦著,三十卷。仿《左传》体例,以简化《汉书》内容。考證《汉书》舛伪之处颇多。约成书于汉献帝建安五年。
《漢語大詞典》:史汉(史漢)
史记汉书的并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茂先 论《史》《汉》,靡靡可听。” 唐 高适 《遇卢明府有赠》诗:“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尝见 董 对客犹谈説《史》《汉》,评隲 迁 固 短长,亹亹不少休。”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三国志《史》《汉》的经验基础上完成,号为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