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太子太傅  拼音:tài zǐ tài fù
职官名。汉时所置,与太子少傅同为辅导太子之官。晋时,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同称「东宫六傅」,职事依旧。隋、唐以后仅为加官、赠官的虚衔,不再担任原有职务。
《国语辞典》:谷口耕岩  拼音:gǔ kǒu gēng yán
汉时郑子真不慕官爵,修身自保,躬耕于谷口岩石之下。典出《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序》。后指隐居或隐者的生活。如:「他很向往烟波钓叟、谷口耕岩的生涯。」
《国语辞典》:利析秋毫  拼音:lì xī qiū háo
汉时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三位富商谈到有关利益的事,就像分析秋毫般精细的计算。典出《史记。卷三○。平准书》。后用以形容理财极为精明。
《国语辞典》:江东子弟(江东子弟)  拼音:jiāng dōng zǐ dì
楚汉时,项羽渡江西攻刘邦时所率领的江东八千子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国语辞典》:博望县(博望县)  拼音:bó wàng xiàn
县名。在现今河南省南阳县东北。汉时设置,为武帝封张骞的侯国。相传诸葛亮曾在这里用火攻,打败了夏侯惇十万大兵。
《国语辞典》:滇池县(滇池县)  拼音:diān chí xiàn
县名。汉置,故城在云南省晋宁县东。汉时为益州郡治所,南朝梁废。
《国语辞典》:典鹔鹴裘(典鹔鹴裘)  拼音:diǎn sù shuāng qiú
汉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居成都,家徒四壁,相如便把所穿的鹔鹴裘抵押与人去赊酒,与文君畅饮。见《西京杂记》卷二。后以典鹔鹴裘形容情谊深厚。宋。苏轼〈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诗:「送君应典鹔鹴裘,凭仗千钟洗别愁。」宋。陆游〈题湖边旗亭〉诗:「春色初回杜若洲,佳人又典鹔鹴裘。」
《国语辞典》:蔡邕倒屣  拼音:cài yōng dào xǐ
汉时蔡邕遇见迁徙到长安的王粲,以为奇才。当时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宾客盈门,一日听见王粲来到门口,来不及穿好鞋,急忙出迎。典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
《国语辞典》:考工令  拼音:kǎo gōng lìng
职官名。汉时负责打造兵器及监督织绶的官吏。
《国语辞典》:郡国制(郡国制)  拼音:jùn guó zhì
汉时所采取的地方制度。汉有鉴于周行封建制度而衰,秦行郡县制度而亡,故融合二制之长,而采郡国制,既分封诸侯、功臣于王国、侯国,又于地方置郡,二者均属中央管辖。诸侯王拥有王国的统治权,但军事及王位继承方面均受到中央限制,七国之乱后,七国权力削弱,属官均由中央任命;郡县的郡守、郡丞及郡卫则由皇帝任命,由中央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