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日南  拼音:rì nán
郡名。汉时设置。相当于今越南中部的广平、广治、顺化三省的范围。
《国语辞典》:牂牁  拼音:zāng gē
1.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绳的木桩。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水有牂牁系舟,陆有木寨系马。」也作「牂柯」。
2.郡名。汉时设置。位于今贵州省旧遵义府以南,至司南、石阡等府,皆其地。
3.河川名。源出贵州惠水县西北乱山中,流经广西入广东为西江。也称为「濛江」。
《国语辞典》:卫尉(卫尉)  拼音:wèi wèi
职官名。秦置,汉时九卿之一,掌宫门警卫。汉景帝时改称为中大夫令,旋复旧名。魏晋以下多沿置。隋时改掌军器仪仗帐幕之事。唐宋因之,南宋高宗建炎后并入工部。元称卫尉院,明废。
《国语辞典》:计偕(计偕)  拼音:jì xié
汉时被徵召的士人皆与计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称为「计偕」。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称为「计偕」。《汉书。卷六。武帝纪》:「徵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国语辞典》:昆阳(昆阳)  拼音:kūn yáng
地名。汉时设县,在今河南省叶县。汉光武帝曾于此大破王莽军队,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
《国语辞典》:蒯通  拼音:kuǎi tōng
人名。楚汉时策士,范阳人,本名彻,生卒年不详。韩信用其计定齐地;尝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自序其说,共八十一首,号称隽永。
《国语辞典》:关内侯(关内侯)  拼音:guān nèi hóu
秦、汉时的封爵。有侯号而无封地,仅于关中京畿领取少数租税。
《国语辞典》:駮议(駮议)  拼音:bó yì
1.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駮议」。汉。蔡邕〈独断〉:「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后汉书。卷四八。应奉传》:「又集駮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也作「驳议」。
2.持不同意见。《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駮议者不敢复言。」
《国语辞典》:小宛  拼音:xiǎo wǎn
1.《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小宛,大夫刺宣王也。」或亦指为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2.国名。为汉时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且末县境的戈壁沙漠中。
《国语辞典》:齐诗(齐诗)  拼音:qí shī
汉时齐人辕固生所传的《诗经》。
分类:汉时齐人
《国语辞典》:关都尉(关都尉)  拼音:guān dū wèi
职官名。秦、汉时掌收取出入税金,并稽查行人守护关口的官员。
《漢語大詞典》:将巨
1.复姓。战国时有《将巨子》五篇,汉时犹存。见《汉书。艺文志》。参见"将具"。
《漢語大詞典》:新丰鸿门
秦时的郦邑,汉时改为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鸿门,古邑名,在新丰东十六里,今称项王营。例如: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国语辞典》:隋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传说汉时隋侯见大蛇受伤,用药为其敷治,蛇伤瘉后,由江中衔来大明珠,以报答隋侯恩情。见《淮南子。览冥》。后泛指珍贵的物品或称誉人具有智慧、才能。如:「赵博士胸怀隋侯之珠,文采斐然,使人赞叹!」也作「灵蛇之珠」、「灵蛇珠」、「隋侯明月」、「隋侯珠」、「隋珠」、「随侯之珠」。
《国语辞典》:太子太傅  拼音:tài zǐ tài fù
职官名。汉时所置,与太子少傅同为辅导太子之官。晋时,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同称「东宫六傅」,职事依旧。隋、唐以后仅为加官、赠官的虚衔,不再担任原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