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7,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得求
命求
所求菩提发心
施不求报
舍身求法
求菩提者
求佛法者
名求不得
物求不得
自性求不得
差别求不得
志求大乘
好求法师过罪
不轻求
佛类词典(续上)
常为他人求其长短得求
命求
所求菩提发心
施不求报
舍身求法
求菩提者
求佛法者
名求不得
物求不得
自性求不得
差别求不得
志求大乘
好求法师过罪
不轻求
常为他人求其长短
【三藏法数】
常为他人求其长短者,谓因前世不能容物,稍不如意,即兴嗔恨,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长短,动辄得咎也。
常为他人求其长短者,谓因前世不能容物,稍不如意,即兴嗔恨,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长短,动辄得咎也。
得求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欲得诸乐,随意求取,虽经险难,不以为苦;如海吞流,心无厌足,是名得求。
谓诸众生欲得诸乐,随意求取,虽经险难,不以为苦;如海吞流,心无厌足,是名得求。
命求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取乐生爱,不能如实观察乐是苦因,反求长命,受此诸乐,是名命求。
谓诸众生,取乐生爱,不能如实观察乐是苦因,反求长命,受此诸乐,是名命求。
所求菩提发心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人宿有善本,具正知见,欲求出世妙道,即发心修行,是名所求菩提发心。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人宿有善本,具正知见,欲求出世妙道,即发心修行,是名所求菩提发心。
施不求报
【三藏法数】
谓菩萨广运慈悲之心,悯诸有情,广行给施,平等无厌;了达性空,而不求于果报,是为菩萨实德。
谓菩萨广运慈悲之心,悯诸有情,广行给施,平等无厌;了达性空,而不求于果报,是为菩萨实德。
舍身求法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乐求大乘之法,其心勇猛,虽弃舍身命,亦复无所顾惜,而广集一切善根也。
谓修菩萨行者,乐求大乘之法,其心勇猛,虽弃舍身命,亦复无所顾惜,而广集一切善根也。
求菩提者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求佛法者
【三藏法数】
谓人修习梵行,志求佛法,则能离诸烦恼,超出世间,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谓人修习梵行,志求佛法,则能离诸烦恼,超出世间,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名求不得
【三藏法数】
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物求不得
【三藏法数】
物即事物。谓虽有其物,若无其名,物不自显。以此推之,名亦是主,物亦是客,物既是客,亦成虚假。故论云:推物于名是客,故云物求不得。
物即事物。谓虽有其物,若无其名,物不自显。以此推之,名亦是主,物亦是客,物既是客,亦成虚假。故论云:推物于名是客,故云物求不得。
自性求不得
【三藏法数】
谓名之与物,各有自体之性,若推名之自性,及物之自性,但有虚假之名,皆无真实之义。故论云:推名自性及物自性,知俱是假,故云自性求不得。
谓名之与物,各有自体之性,若推名之自性,及物之自性,但有虚假之名,皆无真实之义。故论云:推名自性及物自性,知俱是假,故云自性求不得。
差别求不得
【三藏法数】
谓于名于物,各有差别之相,一一分别推求,悉归于空,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差别及物差别,知俱空,故悉不可得,故云差别求不得。
谓于名于物,各有差别之相,一一分别推求,悉归于空,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差别及物差别,知俱空,故悉不可得,故云差别求不得。
志求大乘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度脱一切有情,为世福田,是为第五净德也。
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度脱一切有情,为世福田,是为第五净德也。
好求法师过罪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若窥伺以求其过,则不惟无听受之诚,且亏事师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谓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若窥伺以求其过,则不惟无听受之诚,且亏事师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不轻求
【三藏法数】
谓菩萨行慧施时,见来乞者,起殷重心,而给所须,以济其乏,是名不轻求。
谓菩萨行慧施时,见来乞者,起殷重心,而给所须,以济其乏,是名不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