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洗垢求瘢  拼音:xǐ gòu qiú bān
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污垢后,仍寻求瑕疵。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过失或缺点。金。刘祁《归潜志》卷九:「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也作「洗垢寻痕」、「洗垢索瘢」。
《分类字锦》:行乞求母
元史孝友传黄觉经建昌人五岁因乱失母稍长誓天诵佛书愿求母所在乃渡江涉淮行乞而往冲冒风雪备历艰苦至汝州梁县春店得其母以归
分类:
《漢語大詞典》:新益求新
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清 王韬 《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国语辞典》:平画求长(平画求长)  拼音:píng huà qiú cháng
虽绘画于纸上,而要求有立体之感。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序〉:「夫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国语辞典》:旁求俊彦(旁求俊彦)  拼音:páng qiú jùn yàn
多方寻求有才干的人。《书经。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明。湛若水《格物通》卷六四:「立贤无方,旁求俊彦,此汤之所以王也。」
《国语辞典》:觅衣求食(觅衣求食)  拼音:mì yī qiú shí
寻找吃的和穿的。比喻寻求安定的生活。《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卖买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甚么要紧的勾当。」
《国语辞典》:食不求饱(食不求饱)  拼音:shí bù qiú bǎo
节制饮食,不吃太饱。形容自奉俭朴,不尚奢华。《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也作「食不念饱」、「食无求饱」。
《国语辞典》:舍身求法(舍身求法)  拼音:shě shēn qiú fǎ
本指佛教徒牺牲己身求取佛法。后泛指为追求真理,不惜付出性命。
《国语辞典》:声求气应(声求气应)  拼音:shēng qiú qì yìng
比喻彼此志向兴趣相投合。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声求气应,何以教我!」也作「声应气求」。
《国语辞典》:贪求无餍(贪求无餍)  拼音:tān qiú wú yàn
过分索求而不知足。如:「我觉得我的零用钱已经够用了,如果还不断的要求增加,便是贪求无餍了。」
《国语辞典》:死地求生  拼音:sǐ dì qiú shēng
在绝境中求生存。《新唐书。卷一八九。赵犨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国语辞典》:请求乃论(请求乃论)  拼音:qǐng qiú nǎi lùn
法律上指凡触犯特定之罪(如妨害国交罪),非经他国政府的请求,不予追诉。
《国语辞典》:求名夺利(求名夺利)  拼音:qiú míng duó lì
求取名声,争夺财利。明。沈受先《三元纪》第一六出:「求名夺利誇得意,胜似状元及第。」也作「求名求利」。
《国语辞典》:求名责实(求名责实)  拼音:qiú míng zé shí
责求名与实的相符。唐。刘知几《史通。卷二。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缪。」也作「循名责实」。
《国语辞典》:求其友声(求其友声)  拼音:qiú qí yǒu shēng
寻求同伴共鸣。语出《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指结交志趣相同的朋友。唐。杨烱〈为薛令祭刘少监文〉:「言念平生,求其友声,适我愿兮,共得朋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