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问学(問學)
(1).求知;求学。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郑玄 注:“问学,学诚者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谓善问学者,必待尽其词理委曲之意。” 明 宋濂 《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府君为儿时,重迟不戏,潜心於问学,及壮,益孳孳自治。”
(2).犹学问。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试将此酒反观我,胸中问学当日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 用修 自以工考订饶问学,而 仲弘 、 天挺 ,屡以无辜遭剧詆,不亦寃哉。” 吴佐清 《中国仿行西法纺纱织布应如何筹办俾国家商民均获利益论》:“鯫生问学素陋,闻见不多,拉杂成篇,不知有当於万一否。”
《國語辭典》:就业(就業)  拼音:jiù yè
1.求学。《北史。卷三一。列传。高允》:「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唐。元稹《莺莺传》:「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
2.任职工作。如:「在踏出校门之前,每个人都该做好就业的准备。」
《漢語大詞典》:资学(資學)
(1).求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康僧会:“初 汉 桓 , 灵 之世,有 支讖 译出众经,有 支亮 字 纪明 ,资学於 讖 。”
(2).资性才学。 明 冯梦龙 《情史·情感·楚娘》:“ 三山 林茂叔 ,官 建昌 ,闻名妓 楚娘 ,以资学自负,遂与之厚。”
《國語辭典》:学者(學者)  拼音:xué zhě
1.学问渊博而有所成就的人。《新五代史。卷二五。唐臣传。史建瑭传》:「与学者讲论,终日无倦。」
2.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漢語大詞典》:不学(不學)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漢語大詞典》:从游(從游)
亦作“ 从游 ”。
(1).随从出游。论语·颜渊:“ 樊迟 从游於 舞雩 之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喜从游,遇 长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
(2).与之相游处。谓交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见谓之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余尝登门,出近作《赠别》长短句以示公……公赏诵久之。是后,从游颇密。”
(3).随从求学。 明 徐爱 《〈传习录〉卷上‘按语’》:“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驪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 爱 备録平时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证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國語辭典》:学人(學人)  拼音:xué rén
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如:「归国学人」。《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
《國語辭典》:游学(游學)  拼音:yóu xué
1.周游各地以讲学。《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2.离家至外地求学。《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自游学十年乃归乡里。」也作「游学」。
3.受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赞曰》:「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國語辭典》:游学(遊學)  拼音:yóu xué
1.到远处或国外求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钟爱,把他纵容得志气极高,向父母要了些银子,到上海游学。」也作「游学」。
2.从事学习。《汉书。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传。史丹》:「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國語辭典》:志学(志學)  拼音:zhì xué
1.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指立志专心求学。唐。马戴 下第别郜扶诗:「平生空志学,晚岁拙谋身。」
2.旧时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三国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
《國語辭典》:鼓箧(鼓篋)  拼音:gǔ qiè
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打开盒箱,取出书籍。《礼记。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國語辭典》:晚学(晚學)  拼音:wǎn xué
1.晚年求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唐。张蠙 赠郑司业诗:「晚学更求来世达,正怀非与百邪侵。」
2.后备学子。《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太平广记。卷一。老子》引晋。葛洪《神仙传》:「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苟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说。」
3.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词。宋。卫泾 与陆待制游劄子:「且时事如此,自揆晚学荒拙,亡毫发裨补,日夕惴惧,未知免戾之所。」《儒林外史》第一五回:「晚学今年在嘉兴选了一部文章,送了几十金,却为一个朋友的事垫用去了。」
4.俗称夜间的课业。如:「放晚学」、「上晚学」。
《国语辞典》:学穷(学穷)  拼音:xué qióng
韩愈送穷文中所述五穷鬼之一。因能使求学的人穷困,故后世借以称寒士为「学穷」。
《國語辭典》:向学(向學)  拼音:xiàng xué
立志求学。如:「他一心向学,终有所成。」《三国演义》第三六回:「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漢語大詞典》:博约(博約)
(1).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 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2).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 博文约礼 ”。
《國語辭典》:博文约礼(博文約禮)  拼音:bó wén yuē lǐ
广博的研习典籍,并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國語辭典》:家问(家問)  拼音:jiā wèn
家书。《晋书。卷五四。陆机传》:「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北史。卷五七。周宗室传。邵惠公颢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漢語大詞典》:室学(室學)
谓在家中向人请教和学习。有别于正式从师求学。 汉 王充 论衡·实知:“ 黄帝 、 帝嚳 虽有神灵之验,亦皆早成之才也。人才早成,亦有晚成。虽未就师,家问室学。人见其幼成早就,称之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