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黄思永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思永(1842年—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江苏江宁县五城人,祖籍安徽徽州。晚清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书法家。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光绪六年(1880年)以拔贡京官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十二年(1886年)充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国子监司业。官至侍读学士。后弃官经商。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行改革措施,设立农工商部,特聘黄思永和南通状元张骞为顾问。二人共同起草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以及铁路、矿务、商标等部门的相关章程和法规,致力于扶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时人有“商部两状元”之誉。又与翁同龢、文廷式等为帝党中坚。民国三年(1914年)卒于上海。
王永年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永年,云南省临安府建水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47名。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白永修,字澄泉,平度人。光绪乙酉拔贡。有《旷庐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慎修(1847~?),字永思,清台湾嘉义人。同治年间(1862~1874)增生,以私塾讲学为业。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六
姚永概,字叔节,桐城人。光绪戊子举人。有《慎宜轩诗》。
高永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永孝,安徽省六安直隶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59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
李永圭,字春史,朝鲜人。光绪十七年充贡使。
冯永图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冯永图,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74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后改雷州府教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子永,号果斋。方履篯孙。光绪十九年举人。先是以积学名动京师,教授天津水师学堂,积资保举知县。中举后分发江西,治牙厘局,有清操。权石城知县卒。治《三礼》,精小学,工书法。有《说文铨雅》、《果斋文集》等。
林永升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1894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钟卿。早年入福州船政学堂习驾驶。毕业后以千总留任教习。光绪三年留学英国习海军。回国后任守备调直隶。十三年与邓世昌等赴英接收定购之致远、经远诸舰。后任经远舰管带。十五年以功署理副将,旋升总兵。二十年甲午黄海海战爆发,正率舰护送军队赴朝鲜。战役中舰受创,但仍奋勇督战,击伤日舰多艘,后中炮身亡,舰中水雷沉没。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永寿,直隶省保定府清苑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51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祁永膺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祁永膺,广西省郁林直隶州博白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03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伯陶(1855年—1930年),字象华,子砺,号九龙真逸,别署砺道人、九龙山人,晚更名永焘,广东东莞县(今东莞市)中堂镇凤涌乡人。 清末政治人物、学者。光绪十八年探花及第。官至江宁提学使,署布政使。清亡后以遗老自况,移居香港。陈伯陶之父陈铭圭为咸丰二年(1852年)副贡。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十七日,陈伯陶生于东莞县城家中。五岁启蒙,六岁时,其父故交、学者陈澧主讲东莞石龙的龙溪书院,陈伯陶拜陈澧为师,后来其经学词章受陈澧影响颇大。十岁,通晓五经。 光绪元年(1875年)中秀才, 光绪五年(1879年)中解元(广东乡试考取第一名)。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赐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等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伯陶外派往云南、贵州、山东出任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陈伯陶携眷返回东莞安顿妥当后,随即赶赴西安追随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辛丑条约》签订后,陈伯陶跟随光绪帝回京,并入值南书房任行走,充当皇帝的近身文学侍从。南书房行走虽无实务,但一直是清代文官向往的荣誉;事实上陈伯陶后来亦非常缅怀这段在皇帝身边的岁月。光绪三十二年,陈伯陶外调江宁提学使,开始走上教育官僚的道路。他曾经到日本考察教育发展,回国后在南京推广实业高等学堂。他创办了方言学堂和暨南学堂;前者是外语学校,后者是华侨学校,亦即暨南大学的前身。光绪三十四年,陈伯陶迁任江宁布政使;可惜就在仕途日隆之际,光绪帝遽然去世。陈伯陶受此打击,复见政局日渐紧张,遂于宣统二年弃官回归东莞。宣统三年,亦即辛亥革命爆发的同年,陈伯陶出任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武昌起义后,广东变天,革命军一度包围东莞陈宅,陈伯陶于是携眷逃往香港红磡暂避。未几宣统逊位,陈伯陶遂迁往九龙城,打算以此地为长居之所,并以秦朝东陵侯召平于秦亡后种瓜自给的典故,署其小楼名为「瓜庐」,以示效忠清廷,不事二朝。陈伯陶来港后不剪辫,不易服,以前清遗老面目示人;又自号「九龙真逸」,决心以隐逸度其馀生。其间龙济光入主广东,曾力邀陈伯陶出山佐政;又以设广东省志局为名,请其主持修志。陈伯陶始终不为所动,坚拒不就;反而应东莞同乡叶湘南之邀,就地于九龙设局纂修《东莞县志》。六年后志书98卷修成,另附《沙田志》四卷,全书一百卅十馀万字,于时堪称巨著。《东莞县志》是陈伯陶的专业制作,颇得学界好评。他又著手编纂宋元以来广东遗民传记资料,写成《胜朝粤东遗民录》、《宋东莞遗民录》、《元广东遗民录》、《明东莞三忠传》等书,以寄寓其思念前朝之情。1922年溥仪大婚,陈伯陶携一万元巨款入京祝贺,以尽为臣之礼。陈伯陶去国多年后重回昔日入值的南书房,感慨万分,不胜唏嘘。陈伯陶隐居的九龙城,曾经是南宋末二帝的栖身之所。此地有宋王台及侯王庙两处遗址;前者为纪念二帝而设,后者则来历不详。此段亡国史事不但惹起陈伯陶的遗民思绪,更引起其寻根探低的兴趣,最后考订侯王乃宋末杨淑妃亲弟杨亮节。未几港府计划收回宋王台遗址转售,事件为一众遗老上书陈情劝止;结果港府不但撤回计划,更容许遗老于宋王台之上修建石垣以为屏护。风波平息后,陈伯陶特此撰写《九龙宋王台新筑石垣记》以表庆贺。陈伯陶不时邀约遗民雅士,聚集其上酬唱互答,以寄故国之思。陈伯陶一生埋首经籍,著述甚丰。来港之前曾经参与纂修《清史稿》〈儒林〉和〈文苑〉两传;在港所著除前述方志及遗民传记之外,尚有《瓜庐文剩》、 《瓜庐诗剩》、《孝经说》、《袁督师遗稿》、《东江考》等多种。另外,陈伯陶亦不忘薪传后代,与一众遗老于学海书楼设坛讲学,光大孔门事业。1929年青山寺「香海名山」牌坊落成,陈伯陶亲题对联志庆。其联云:「遵海而来杯渡情依中国土,高山仰止韩公名重异邦人」,对金文泰来港主政颇有赞许之意。1930年8月20日,陈伯陶卒于香港九龙城寓所。溥仪闻讯后赐予谥号「文良」,为遗老一生画上圆满句号。 女婿乃淩鸿勋之侄驻牙买加特命全权大使淩崇熙 (Samuel C.H. Ling)。
陈永昌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永昌,江西省南昌府靖安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7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朱永观(?—?),字逊轩,号光甫,广西横州人,清朝翰林、官员。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广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改刑部主事,复改广东清远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