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水剪(水剪)
元 张雨 赵千里聚扇上写山次韵题 何年破镜飞上天,吴淞水剪并刀薄。
《骈字类编》:水传(水传)
南北朝 吴均 酬周参军诗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骈字类编》:水原
源同左传: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王使詹桓辞于晋曰: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史记大夏传: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走入葆乘其城。贰师兵欲行攻郁成,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 后汉书南蛮传:滇王者,庄蹻之后也。元封二年,武帝平之,以其地为益州郡。此郡有池,周回二百馀里,水原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池。宋书刘怀玉传:高祖伐广固,以龙符为车骑将军,加龙骧将军、广川太守,统步骑为前锋。军达临朐,与贼争水。龙符单骑冲突,应手破散,即据水原。唐书艺文志:僧道安四海百川水原记一卷。
又贾耽传: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方吐番盛强,盗有陇西,异时州县远近,有司不复传,耽乃绘布陇右、山南九州,且载河所经受为图。又以洮、湟、甘、凉屯镇额籍、道里广狭、山险水原为别录六篇、河西戎之录四篇上之。诏赐币马珍器。 宋史河渠志:乌金碶又名上水碶,昔因倒损,遂捺为坝,以致淤沙在河,或遇溪流聚涌,时复冲倒所捺坝,走泄水原。
又郭浩传: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原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王融江皋曲:云峰帝乡起,水原桐柏来。 庾信燕歌行: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原。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原。方干陆山人画水诗见山脉下。朱子喜见大江诗:并岸东行三百里,水原穷处即吾州。
又贾耽传: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方吐番盛强,盗有陇西,异时州县远近,有司不复传,耽乃绘布陇右、山南九州,且载河所经受为图。又以洮、湟、甘、凉屯镇额籍、道里广狭、山险水原为别录六篇、河西戎之录四篇上之。诏赐币马珍器。 宋史河渠志:乌金碶又名上水碶,昔因倒损,遂捺为坝,以致淤沙在河,或遇溪流聚涌,时复冲倒所捺坝,走泄水原。
又郭浩传: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原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王融江皋曲:云峰帝乡起,水原桐柏来。 庾信燕歌行: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原。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原。方干陆山人画水诗见山脉下。朱子喜见大江诗:并岸东行三百里,水原穷处即吾州。
《骈字类编》:水种(水种)
魏书崔楷传: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粳稻。陆艺桑麻。必使室有久储。门丰馀积。其实上叶御灾之方。亦为中古井田之制。戴表元耕宽堂赋:冰耕露斸种水火耘。
《骈字类编》:敷水
唐 温庭筠 敷水小桃盛开因作 敷水小桥东,娟娟照露丛。
《骈字类编》:水柳
唐 张籍 送和蕃公主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骈字类编》:钵水(钵水)
云仙杂记:丁系自尚书郎参灵度禅师,弃官修道,日食脱粟二升,诸僧钵水一盂。
《高级汉语词典》:噀水
将含在口中的水喷出
《骈字类编》:舟水
魏志王基传: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昔颜渊云:东野之子,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收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韵府拾遗 屑韵》:水穴
郑明选蟹赋:若乃沮洳之场,蛇鳝之窟,或石窦谽谺,或水穴汩滵。
《骈字类编》:水盛
汉书王尊传:见水神下。魏志蒋济传:车驾幸广陵,济表水道难通。又上三州论以讽帝,帝不从。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欲就留兵屯田,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帝从之。魏书任城王澄传:诏钟离若食尽,三月已前,固有可尅。 如至四月,淮水泛长,舟行无碍,宜善量之。前事捷也,此实将军经略,勋有常焉。如或以水盛难图,亦可为万全之计。
分类: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