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5,分293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汤水
洋水
壅水
山水意
梁水
溺水
洒水
漆水
湓水
暴水
闸水
枝水
水吞
水骨
水园
《國語辭典》:汤水(湯水)  拼音:tāng shuǐ
1.加水烹煮,有汤汁的食物。亦泛指食物。《金瓶梅》第一回:「一家里住,早晚要些汤水吃时,也方便些。」《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若是有汤水之物,还可将毒药后加入内;月饼之为物,面皮乾硬,断无加入之理。」
2.比喻本钱。《金瓶梅》第七二回:「他小人有什么大汤水儿。你若动动意儿,他怎的禁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戏子家有多大汤水弄这位奶奶家去。」
《骈字类编》:洋水
穆天子传:庚辰,至于洋水。甲申,至于黑水。己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 水经注:巨洋又东北径委粟山,又东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东南径逢山下,祠西洋水又南,东历逢山下,即石膏山也。
又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又谓阳水为洋水。余按群书盛言洋水出临朐县,而阳水导源广县,两县虽邻,川土不同。又地理志:石膏山,洋水是出也。明一统志:洋水在汉中府西乡,县东二十里,自星子山出,西北流入木马河。
分类:洋水
《漢語大詞典》:壅水
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漢語大詞典》:山水意
(1).赏玩山水的志趣。 唐 皎然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颜公 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2).谓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汤问:“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钟子期 必得之。”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试将 钟子 山水意,一洗 退之 冰炭肠。”
《骈字类编》:梁水
宋书五行志:晋怀帝永嘉三年五月,大旱,襄平县梁水淡渊竭,河、洛、江、汉皆可涉。
又州郡志:梁水太守,晋成帝分兴古立。
《國語辭典》:溺水  拼音:nì shuǐ
陷落水中。如:「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以防溺水事件发生。」
分類:溺水水里
《国语辞典》:洒水(洒水)  拼音:sǎ shuǐ
把水散泼在地面。如:「你等会儿到走道上洒水,以免灰尘太多。」
分类:洒水地面
《骈字类编》:漆水
后汉书郡国志:右扶风县漆有漆水。辽史圣宗纪:统和十二年春正月壬戌,以南院大王耶律景为上京留守,封漆水郡王。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通。地理释世纪: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斄是也。及公刘徙邑于豳,诗称于豳斯馆,今新平漆之东有豳亭是也。至太王避狄,循漆水,踰梁山,徙邑于岐山之阳,西北岐城旧趾是也。诗称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南有周原,故始改号曰周。 明一统志:漆水桥在凤翔府扶风县治东。
《骈字类编》:湓水
唐 白居易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闇失庐山。
《漢語大詞典》:暴水
(1).洪水。汉书·沟洫志:“ 屯氏河 不流行七十餘年……可復浚以助 大河 泄暴水,备非常。”梁书·柳庆远传:“郡遭暴水,流漂居民,吏请徙民祀城。”
(2).暴发洪水。旧唐书·五行志:“ 大和 三年四月, 同官 暴水,漂没三百餘家。”旧唐书·五行志:“﹝ 开元 ﹞二十九年,暴水, 伊 洛 及支川皆溢,损居人庐舍,秋稼无遗。”
分類:洪水暴发
《韵府拾遗 纸韵》:闸水(闸水)
陈造诗:闸水清兼浊,潮天雨复晴。
《漢語大詞典》:枝水
犹支流。管子·度地:“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於山而流入於海者,命曰经水;水别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分類:支流
《骈字类编》:水吞
杨基岳阳楼诗见山接下。
《漢語大詞典》:水骨
崔寔 《四民月令·附农谚》:“犂星没,水生骨。”后因以“水骨”指冰。 清 钮琇 觚賸·西山五七言:“《晓寒》云:‘霜花骄古木,水骨压狂流。’”
《骈字类编》:水园(水园)
唐 刘威 宿渔家 水园分芰叶,邻界认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