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5,分293页显示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浈水
滇水
瓴水
水送
水耨
水灵
水甘
冻水
水塘
水轮
滏水
迸水
洼水
上池水
澧水
《国语辞典》:浈水(浈水)  拼音:zhēn shuǐ
河川名。源出广东省韶关市辖南雄市大庾岭南麓,西流至曲江区与武水汇流后,称为北江。
《骈字类编》:滇水
明一统志:滇水在汝宁府城南六十里,流入淮。隋因此置滇阳县。
《骈字类编》:瓴水
史记高祖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兵下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骈字类编》:水送
吴融富春诗见山迎下。
分类:水送
《漢語大詞典》:水耨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史记·货殖列传:“ 楚 越 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张守节 正义:“风草下种,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则草死而苗无损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 南之地,火耕水耨。”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
《國語辭典》:水灵(水靈)  拼音:shuǐ líng
1.水神。汉。崔骃 北征颂:「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诗:「思非水灵怒,即是肌龙擘。」
2.形容艳丽动人,明亮有神。《红楼梦》第一五回:「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的水灵了。」
《骈字类编》:水甘
唐书裴延龄传:京右偏故有雚苇地数顷。延龄妄言长安咸阳间得陂艿数百顷,愿以为内厩牧地。水甘草荐与苑厩等。帝信之,以问宰相,皆曰当无有。帝遣使按覆,果诈。延龄大惭。 宋史郑文宝传:威州在清远军西北八十里,乐山之西。唐大中时,灵武朱叔明收长乐州,郊宁张君绪收六关,即其地也。故垒未圯,水甘土沃,有良木薪秸之利。压纳葫卢、临洮二河,压明沙、萧关两戍,东控五原,北固峡口,足以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城之便。
《骈字类编》:冻水(冻水)
郑愔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诗,见寒花下。
《國語辭典》:水塘  拼音:shuǐ táng
池塘。如:「鹅儿在水塘里悠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注》:「冢垣城侧,即水塘也。」
分類:水塘池塘
《國語辭典》:水轮(水輪)  拼音:shuǐ lún
藉水力旋转的机械装置。可用于各种工业,较水碓制造得更为精良。
《骈字类编》:滏水
地理通释:通典:相州滏阳县有漳河、滏水。郡国志:邺有滏水 明一统志:滏水,源出磁州西北神麇山,涌沸如汤,出釜,东流至临漳县界入漳河塌。又滏水,在广平府城南五里,上从邯郸县界流入古 河经永年县境,达曲周县界,东北流去。
《漢語大詞典》:迸水
(1).奔腾的河水。 南朝 梁 刘孝绰 《答何记室诗》:“晨征凌迸水,暮宿犯頽风。” 唐 骆宾王 《晚渡黄河》诗:“通波连 马颊 ,迸水急 龙门 。” 明 刘基 《题山水图为宝林衍上人作》诗:“高松浥露和烟冷,迸水穿沙出谷浑。”
(2).从高处泻落的水。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迸水倾瑶砌,疏风罅玉房。”
《漢語大詞典》:洼水
停积的水。《淮南子·览冥训》:“山无峻榦,泽无洼水。” 高诱 注:“洼水,渟水。”
分類:停积
《漢語大詞典》:上池水
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乃出其怀中药予 扁鹊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司马贞 索隐:“案:旧説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药。” 宋 苏辙 《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亦省作“ 上池 ”。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何方一笑千痾散,絶胜 仓公 饮上池。” 元 袁桷 《桐柏观赋》:“上池饮之以洞视,金膏服之而冥搜。” 明 徐献忠 《品惠泉赋》:“品上池之独重,追菊水於頽龄。”
《國語辭典》:澧水  拼音:lǐ shuǐ
位于湖南省,源自湘、鄂两省交界山中的河川。在石门西侧与渫水相汇,于安乡流入洞庭湖,全长约二百四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