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5,分293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水下
水碓
霅水
水次
水作
玉水
暗水
乐水
水官
泾水
酌水
去水
水道
取水
水穷
《漢語大詞典》:水下
水面以下。例如:对这个海湾水下情况了如指掌。
分類:水下水面
《國語辭典》:水碓  拼音:shuǐ duì
藉水力舂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霅水
即 霅溪 。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霅水 亦 若水 之异名也,水深不可测。俗谓之 霅水 。”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诗:“ 霅水 徒清深,照影不照心。”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参见“ 霅溪 ”。
分類:浙江湖州
《國語辭典》:霅溪  拼音:zhá xī
河川名。在浙江省吴兴县治南。苕溪、前溪、馀不溪、宵溪会合后方称为「霅溪」,东北流入太湖。
《國語辭典》:水次  拼音:shuǐ cì
水边。《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枚,皆在水次。」《儒林外史》第二回:「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著水次。」
《漢語大詞典》:水作
瓦工,泥水匠。《海上花列传》第四二回:“初十申时安葬,坟末来浪 徐家匯 ,明朝就叫水作下去打壙。”
《漢語大詞典》:玉水
(1).产玉的水。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 李善 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 唐 李商隐 《玉山》诗:“ 玉山 高与 閬风 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王国维 《游仙丁己》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唐 白居易 《寄崔少监》诗:“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宋 杨万里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拒霜》:“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 金 元好问 《玉泉》诗之二:“玉水泓澄古殿隅,又新名第不关渠。”
(2).水的美称。
(3).水名。在 山东 历城 南,源于 泰山 朗公谷 ,流经 玉符山 ,名 玉水 。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4).水名。在 湖南 湘阴 北,源于 玉笥山 。参阅《嘉庆一统志·长沙府一》
(5).纸名。 元 费著 《蜀笺谱》:“ 澄心堂 纸,取 李氏 澄心堂 样制也……中等则名曰玉水纸。”
《漢語大詞典》:暗水
伏流。潜藏不显露的水流。 唐 李百药 《送别》诗:“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宋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谷中暗水响瀧瀧,岭上疎星明煜煜。”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 扶桑 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漢語大詞典》:乐水(樂水)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因以指智者。 唐 白居易 《得耆老称甲多智县司举以理人或云多智贼也未知合用否判》:“识若限於挈缾,或当害物;道能弘於乐水,何爽理人?”
分類:智者
《國語辭典》:水官  拼音:shuǐ guān
1.职官名。掌修治湖泽,收取鱼税。《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
2.水神。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胚胎。」
《漢語大詞典》:泾水(涇水)
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也称 泾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 , 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 郊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 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 ,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漢語大詞典》:酌水
(1).用“酌贪泉”之典。谓磨砺节操。晋书·良吏传论:“ 邓攸 赢粮以述职, 吴隐 酌水以厉清, 晋 代良能,此焉为最。”
(2).隋书·循吏传·赵轨:“徵 轨 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 轨 受而饮之。”故隋书·循吏传论曰:“ 赵轨 秩满,酌水饯离,清矣!”后遂用“酌水”表示对居官清廉者的赞语。 唐 贾岛 《送郑少府》诗:“夕阳行带月,酌水少留君。”
《漢語大詞典》:去水
兑换银钱时,对劣质银币打的折扣。参见“ 毛水 ”。
《漢語大詞典》:毛水
(1).谓皮毛表面。 明 沈自晋 《翠屏山》末折:“只见一隻黄狗走过,肥泛得及,毛水亦乾浄。”
(2).妓院仆役。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妇女》:“娼家僕曰毛水。”
(3).旧时兑换金银,因含有杂质而按比率予以扣除的部分。
《國語辭典》:水道  拼音:shuǐ dào
1.人工或天然的通水路线。或水深足够船只航行的航路,如大海峡、河流、海湾或海峡中水深最深、主水流流过的路线,都称为「水道」。
2.游泳池中用绳索分隔出的区间。比赛时,选手应在各自的水道中前进,若越线则犯规。
《國語辭典》:取水  拼音:qǔ shuǐ
拿水。《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纵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大开城门,放人出入。」
《骈字类编》:水穷(水穷)
刘因横翠楼赋序霜露既下木叶尽脱水穷霞尽天高鹜飞微微螺髻隐隐蛾眉者天寒而远望也云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 起时 刘禹锡游桃源诗见崖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