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水傍
通作旁。易需九三:需于泥。致寇至。疏:泥者,水傍之地,泥溺之处。逼近于难,欲进其道,难必害己,故致寇至。犹且迟疑而需待时。虽即有寇至,亦未为祸败也。 诗小序:凫鹥,守成也。疏:郑以凫鹥水鸟。居水是常,故先言在泾。既以水为主,然后从下而渐至于高。鸟不常处,或出水傍,故次在沙。而水中高地,鸟亦往焉,故次在渚。水外高地,鸟又时往,故次在潨。山之绝水,鸟往最稀,故以为末。因以鸟之所在,取其象类为喻。 唐书孟郊传: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閒往坐水傍,裴回赋诗,而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庾信宇文显和墓志铭:武帝初至潼关,太祖亲迎溱水。太祖素知公名,而未之识也。目于众,疑而不问。直云:令此人射水傍小鸟,应手即著。太祖喜云:我知卿名矣。
又颜氏家训:见山傍下。
又颜氏家训:见山傍下。
《骈字类编》:田水
宋 黄庭坚 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漢語大詞典》:水嬉
水上游戏。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竞渡、杂技等。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旧唐书·顺宗纪》:“尝侍宴 鱼藻宫 ,张水嬉,綵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櫂歌,丝竹间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故都戏事》:“呈水嬉者,以髹漆大斛满贮水,以小铜锣为节,凡龟、鳖、鰍、鱼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即沉,别復呼其他,次第呈伎焉。” 清 吴伟业 《琵琶行》序:“先帝在 玉熙宫 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锦诸戏。” 严荣 注引《刘氏芜史》:“水嬉之制,削木为傀儡,高二尺餘,肖蛮王、军士、男女之像,有臋无足,下安卯栒,用竹板承之,注水方木池,以锡为箱,支以木櫈,用纱围其下,取鱼虾苹藻跃浮水面。中官隐纱围中,将人物用竹片托浮水上,游移转动。一人鸣金宣白题目,代宣文句。”参见“ 水戏 ”、“ 水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