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5,分293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桂水
桃花水
汝水
水傍
度水
背水
潦水
田水
伊水
山水窟
水嬉
川水
激水
淇水
贴水
《国语辞典》:桂水  拼音:guì shuǐ
河川名:(1)源出湖南省蓝山县南,东北流经嘉禾、桂阳二县,合舂水入湘。(2)源出湖南省郴县南,西北流入永兴县界,注入耒江。(3)在湖南省桂东县西北,入沤江。
《國語辭典》:桃花水  拼音:táo huā shuǐ
每年春天桃花开时,黄河等处涨起的潮流。《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唐。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唐。杜甫 南征诗:「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称为「桃花汛」。
《国语辞典》:汝水  拼音:rǔ shuǐ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嵩县高陵山,流经临汝、许昌、汝南、潢川、新蔡诸县,注入淮河。也称为「旴江」。
《骈字类编》:水傍
通作旁。易需九三:需于泥。致寇至。疏:泥者,水傍之地,泥溺之处。逼近于难,欲进其道,难必害己,故致寇至。犹且迟疑而需待时。虽即有寇至,亦未为祸败也。 诗小序:凫鹥,守成也。疏:郑以凫鹥水鸟。居水是常,故先言在泾。既以水为主,然后从下而渐至于高。鸟不常处,或出水傍,故次在沙。而水中高地,鸟亦往焉,故次在渚。水外高地,鸟又时往,故次在潨。山之绝水,鸟往最稀,故以为末。因以鸟之所在,取其象类为喻。 唐书孟郊传: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閒往坐水傍,裴回赋诗,而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庾信宇文显和墓志铭:武帝初至潼关,太祖亲迎溱水。太祖素知公名,而未之识也。目于众,疑而不问。直云:令此人射水傍小鸟,应手即著。太祖喜云:我知卿名矣。
又颜氏家训:见山傍下。
《分类字锦》:度水
杜荀鹤 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分类:
《国语辞典》:背水  拼音:bèi shuǐ
比喻抱必死决心,奋战取胜。参见「背水阵」条。唐。罗隐〈投盐铁裴郎中启〉:「然后驱淮阴入赵之师,更谋背水,整秦将渡河之卒,重议焚舟。」
《漢語大詞典》:潦水
雨后的积水。墨子·非乐上:“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为之也。” 唐 王勃 《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清 金人瑞 《秋雨甚田且坏》诗:“幸入圣人新世界,如何潦水坏田畴。”
分類:雨后积水
《骈字类编》:田水
《國語辭典》:伊水  拼音:yī shuǐ
河川名。源出于河南省卢氏县东南,至偃师县入洛水。
《漢語大詞典》:山水窟
风景佳胜之处。 宋 苏轼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 餘杭 自是山水窟,侧闻 吴兴 更清絶。” 元 王恽 《涌金游》诗:“我来爱此山水窟,天气着物清而温。”
分類:风景
《漢語大詞典》:水嬉
水上游戏。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竞渡、杂技等。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旧唐书·顺宗纪:“尝侍宴 鱼藻宫 ,张水嬉,綵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櫂歌,丝竹间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故都戏事》:“呈水嬉者,以髹漆大斛满贮水,以小铜锣为节,凡龟、鳖、鰍、鱼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即沉,别復呼其他,次第呈伎焉。” 清 吴伟业 《琵琶行》序:“先帝在 玉熙宫 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锦诸戏。” 严荣 注引《刘氏芜史》:“水嬉之制,削木为傀儡,高二尺餘,肖蛮王、军士、男女之像,有臋无足,下安卯栒,用竹板承之,注水方木池,以锡为箱,支以木櫈,用纱围其下,取鱼虾苹藻跃浮水面。中官隐纱围中,将人物用竹片托浮水上,游移转动。一人鸣金宣白题目,代宣文句。”参见“ 水戏 ”、“ 水饰 ”。
《漢語大詞典》:川水
江河之水。汉书·李寻传:“今 汝颍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此所谓‘爗爗震电,不寧不令,百川沸腾’者也。”南齐书·五行志:“人君不祷祀,简宗庙,废祭祀,逆天时,则雾水暴出,川水逆溢,坏邑軼乡,沉溺民人。”
分類:江河
《漢語大詞典》:激水
湍急的水流。孙子·势:“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势也。” 杜佑 注:“言水性柔弱,石性刚重,至於漂转大石,投之洿下,皆由急疾之流,激得其势。”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对芳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唐 李德裕 《流杯亭》诗:“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浅瀨。”
《国语辞典》:淇水  拼音:qí shuǐ
河川名。源于河南省安阳市辖林州市,向东南流,经鹤壁市淇滨区,在淇县与浚县间注入卫河。
《國語辭典》:贴水(貼水)  拼音:tiē shuǐ
1.用成色低或价值低的货币,兑换成色高或价值高的货币时所补贴的差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些烂银,早在广州贴水换了光板银元。」
2.外汇市场将远期外汇汇率低于即期外汇汇率的差额,称为「贴水」。凡购买远期外汇所要支付的国币比买即期外汇少,则表示该种外汇在未来呈贬值的趋势。如美金即期汇率为一美元兑换三十元台币,九十天的远期汇率为一美元兑换二十八元台币,则美金远期外汇呈贴水状态。若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则有升值趋势,称为「升水」。至于远期汇率是升水或贴水,与两国间的信用工具利率差距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