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5,分293页显示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清如水
衣则成人,水则成田
沂水舞雩
沂水弦歌
沶水
依山傍水
药水龙
摇烟荡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点水一个泡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一败如水
涀水
《國語辭典》:一清如水  拼音:yī qīng rú shuǐ
比喻官吏十分清廉。亦指吏治清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况且一清如水,俸资之外,毫不苟取,那有钱财夤缘?」《西湖佳话。葛岭仙迹》:「葛洪到任即薄赋减刑,宽徭息讼,不消两月,治就一清如水。」
《漢語大詞典》:衣则成人,水则成田(衣則成人,水則成田)
比喻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作用。 宋 陈亮 《问答下九》:“ 萧何 、 娄敬 盖亦知天下之势而已,而未知圣人本末具举之道,故使论者犹有疑焉。且谚有云:‘衣则成人,水则成田。’此岂有内外轻重之异哉?世儒之论所未及也。”
分類:何事作用
《漢語大詞典》:沂水舞雩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 沂 ,风乎舞雩。”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二》:“‘楼臺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当时论者以为贫人安得此景致。 亮 今甚贫,疑此景之可致,故以为可只作富贵者之事业。而来諭便谓‘做 沂水 舞雩意思不得,亦不是抱膝长啸底气象。’如此则咳嗽亦不可矣。”参见“ 沂水絃歌 ”。
分類:知时处世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分類:知时处世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分類:知时处世
《漢語大詞典》:沶水
水名。在今 湖北省 保康 、 南漳 、 宜城 一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夷水 又东南流,与 零水 合, 零水 即 沶水 也。”
《國語辭典》:依山傍水  拼音:yī shān bàng shuǐ
靠山临水。形容风景清幽如画。《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南顿之地,依山傍水,极好屯兵。」
《高级汉语词典》:药水龙
化学灭火器
《分类字锦》:摇烟荡水(摇烟荡水)
袁不约 胡越同舟赋 摇烟荡水,泛梗飘萍。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俗谚。谓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淀里水,凭着治鱼解苇维持生活,不靠土地。”
《國語辭典》:一点水一个泡(一點水一個泡)  拼音:yī diǎn shuǐ yī ge pào
比喻诚信可靠,说话算数。《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从来是一点水一个泡的人,比不得媒人嘴。」
分類:诚实不苟
《國語辭典》:一口吸尽西江水(一口吸盡西江水)  拼音: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襌宗比喻融贯万法。《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
《漢語大詞典》: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一丈波”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分類:夸大大之
《國語辭典》:一尺水,十丈波  拼音:yī chǐ shuǐ,shí zhàng bō
(谚语)一尺的水说成十丈深波。比喻誇张事实。《金瓶梅》第八八回:「可又来!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漢語大詞典》:一败如水(一敗如水)
形容大败,犹水洩地不可复收。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 江西 一败如水, 蒋介石 打伤了脚,坐飞机回 广东 了。”
分類:大败不可
《漢語大詞典》:涀水
古水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三十里曰 雅山 , 澧水 出焉,东流注于 涀水 。” 毕沅 注:“旧本作‘视’,水经注引此又作‘涀’,今从之……又云‘ 醴水 东与 叶 西陂水会’,‘其水逕流 昆 醴 之间,缠络四县之中,疑即 吕忱 所谓 涀水 也’,‘ 醴水 东逕 郾县 故城南,左入 汝 ’。案此则 酈道元 以此 视水 为 叶县 西陂水,在今 河南 舞阳 、 叶 二县界,俗名 浓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