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花  拼音:shuǐ huā
1.水被激动而起的水泡。唐。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2.泛指生长在水中的花。南朝梁。何逊寄江州褚咨议〉诗:「林叶下仍飞,水花披未落。」唐。杨衡题玄和师仙药室〉诗:「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
《國語辭典》:水痘  拼音:shuǐ dòu
病名。由滤过性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通常经由接触或飞沫传染,潜伏期约二至三周,症状为出泡疹、发烧、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流行季节约在初春,以二至六岁的幼童较易感染,病瘉后具有终生免疫力。也称为「水花儿」。
《國語辭典》:浮游  拼音:fú yóu
1.游泳。如:「鱼儿们自由自在的浮游在江面落花间。」
2.周流、漫游。《淮南子。俶真》:「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
3.没有职业而到处流浪。《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民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
4.蜉蝣的别名。参见「蜉蝣」条。
《國語辭典》:蜉蝣  拼音:fú yóu
1.动物名。虫类。长六、七分,头似蜻蛉而略小,有四翅,体细而狭。夏秋之交,多近水而飞,往往数小时即死。也作「浮游」、「浮蝣」。
2.《诗经。曹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蜉蝣,刺奢也。」首章二句为「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國語辭典》:浮水  拼音:fú shuǐ
1.浮在水面。如:「浮水植物」。《说文解字。草部》:「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者。」
2.游泳、泅水。《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列传。焉耆》:「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
《國語辭典》:流浪  拼音:liú làng
1.飘泊、没有固定的居所。宋。苏轼〈芙蓉城〉诗:「此生流浪随苍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2.指放浪、放纵。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國語辭典》:弄潮  拼音:nòng cháo
游泳、戏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䌽旗或小清凉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也作「弄涛」。
《漢語大詞典》:钓筒(釣筒)
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唐 崔道融 《溪夜》诗:“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之一:“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清 曹寅 《横林逆风口号》:“破晓 吴 波转清脆,钓筒收得小鱼儿。”
《國語辭典》:沉溺  拼音:chén nì
1.沉没。《韩非子。说疑》:「饥饿于山谷,或沉溺于水泉。」
2.积习太深。《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今论者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
3.湿疾。《左传。成公六年》:「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
4.陷于困厄。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
《国语辞典》:放鱼(放鱼)  拼音:fàng yú
释放鱼于水里。如:「放鱼入海」。
《國語辭典》:溺水  拼音:nì shuǐ
陷落水中。如:「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以防溺水事件发生。」
分類:溺水水里
《漢語大詞典》:透水
跳水,跳进水里自杀。北史·王思政传:“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 绍宗 ( 慕容绍宗 )穷急,透水而死。”按,周书·王思政传作“投水”。
《國語辭典》:水渍(水漬)  拼音:shuǐ zì
水的污痕。《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拿汗巾揩乾了杯子上一转的水渍,走上去,奉与大爷、二爷。」
分類:水里浸泡
《國語辭典》:捞取(撈取)  拼音:lāo qǔ
探取、求取。如:「你若要获得这个赠奖游戏的头奖,就必须在三十秒内从袋子里捞取三个不同颜色的球。」
《漢語大詞典》:水妖
据说是居住在水里,或在水里出没的鬼
栖于水中的妖精或水怪
《漢語大詞典》:鱼簖(魚籪)
插在水里,阻挡鱼类,以便捕捉的竹栅栏。
《漢語大詞典》:沈潭
亦作“沉潭”。 把人投进潭水里淹死。封建家族对违犯族规的人所施行的一种残酷刑罚。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前祠堂里‘打屁股’、‘沉潭’、‘活埋’等残酷的肉刑和死刑,再也不敢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