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坎离(坎離)
(1).犹言铅汞、水火、阴阳。易·说卦:“坎为水……离为火。”《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2).坎、离本为周易的两卦,道教以“坎男”借指汞,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阴精;以“离女”借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 唐 吕岩 《百字碑》诗:“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度世》:“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人之色身或有变坏,或值迟暮,色力已衰,不能修清净以了性命,则置鼎器,取坎离,以补完先天,然后静可修。谓之泥水金丹。”
《國語辭典》:焚溺  拼音:fén nì
1.喻处境困苦,好像在水火之中。唐。白居易 寓言题僧诗:「力小无因救焚溺,清凉山下且安禅。」宋。石介〈感事〉诗:「三岁出南狩,王师拯焚溺。」
2.焚烧沉溺。《抱朴子。外篇。酒诫》:「然节而宣之,则以养生立功,用之失适,则焚溺而死。」《宋史。卷六三。五行志二上》:「十月,鄂州大火,燔万馀家。江风暴作,结庐堤上、泊舟岸下者,焚溺无遗。」
《國語辭典》:空身  拼音:kōng shēn
不携带物件。《三国演义》第五○回:「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每日午饭已毕,便空身走去山里寻几个獐鹿兽兔还家。」也作「罄身」。
《漢語大詞典》:丹基
(1).内丹家以水火坎离为修炼之根本。心属火为离,肾属水为坎。因称心、肾为丹基。云笈七籤卷六三:“丹基在一,但辨得真铅、真汞二物。”
(2).指赤诚之心。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九和林卿韵》:“颜髮改,独丹基无恙,事在休忙。”
《國語辭典》:炮制(炮製)  拼音:páo zhì
用火炼药,去其偏性,使成精品,以加强疗效。也作「炮炼」。
《漢語大詞典》:九婴(九嬰)
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淮南子·本经训》:“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高诱 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 北魏 温子升 《寒陵山诗碑》:“禄去王室,政出和门,铜马竞驰,金马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唐 骆宾王 《又破贼设蒙俭露布》:“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沴;瑶阶舞戚, 洞庭 有 三苗 之墟。” 明 杨慎 《药市赋》:“永遁兮二竖,载歼兮九婴。”
《国语辞典》:势成水火(势成水火)  拼音:shì chéng shuǐ huǒ
情势紧张,如水火般两不相容。如:「这两家餐厅为了生意竞争,势成水火,相互攻击。」
《国语辞典》:势同水火(势同水火)  拼音:shì tóng shuǐ huǒ
双方尖锐对立,其势如水火般不能共存。如:「他们的关系已势同水火,要和好如初,似乎是不可能了。」
《国语辞典》:众怒如水火(众怒如水火)  拼音:zhòng nù rú shuǐ huǒ
群众的愤怒如同水火一般的厉害。《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史记。卷四○。楚世家》:「君蚤自图,无取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
《国语辞典》:自相水火  拼音:zì xiāng shuǐ huǒ
自己人如水火般势不两立、不能相容。《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漢語大詞典》:燔溺
谓陷于水火之中。喻指受暴政迫害。 明 高启 《评史·羊祜》:“ 祜 直陈其恶,劝 武帝 以援 江左 之民於燔溺。”参见“ 焚溺 ”。
《國語辭典》:焚溺  拼音:fén nì
1.喻处境困苦,好像在水火之中。唐。白居易 寓言题僧诗:「力小无因救焚溺,清凉山下且安禅。」宋。石介〈感事〉诗:「三岁出南狩,王师拯焚溺。」
2.焚烧沉溺。《抱朴子。外篇。酒诫》:「然节而宣之,则以养生立功,用之失适,则焚溺而死。」《宋史。卷六三。五行志二上》:「十月,鄂州大火,燔万馀家。江风暴作,结庐堤上、泊舟岸下者,焚溺无遗。」
《漢語大詞典》: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水火相濟,鹽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公 伯夷 ﹞念王室之如燬,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周书。卷四五。儒林传。熊安生传》:「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书。卷四七。柳机传》:「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
大水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三灾中之水灾火灾也。
水火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苑珠林曰:「后梁南襄阳景空寺释法总,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