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母  拼音:shuǐ mǔ
1.动物名。腔肠动物。体呈胶质透明状,形如伞盖,口在伞盖下面中央。夏日多数群集,浮游海上,夜间能放出燐光。也称为「海蜇」。
2.水神。《楚辞。王褒。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分类字锦》:与水母游(与水母游)
类篇:虾虫与水母游。
《国语辞典》:海蛇水母  拼音:hǎi shé shuǐ mǔ
动物名。腔肠动物水母目。颜色深蓝,为有伞盖的大型海蜇。触手是乳白色,可食。
《国语辞典》:海月水母  拼音:hǎi yuè shuǐ mǔ
动物名。腔肠动物。形状像张开的伞,伞盖下缘有许多触手。生长在温带海洋中,以海中生物为食。
《國語辭典》:水母目虾(水母目蝦)  拼音:shuǐ mǔ mù xiā
水母无耳目,故不知避人;然身侧常有虾依随,虾见人则惊走,故则水母亦随之而沉,如有目耳一般。见《文选。郭璞。江赋》唐。李善。注。后遂用以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他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又常被新的议论所左右,真是有水母目虾之性。」
《漢語大詞典》:石镜(石鏡)
(1).如镜的山石。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 松门 。”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 松门 拂中道,石镜迴清光。” 王琦 注:“﹝ 松门山 ﹞上有石镜,光可照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 临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镜山 。山有圆石,其光如镜,照见人影。 钱婆留 每日同众小儿在山边游戏,石镜中照见 钱婆留 头带冕旒,身穿蟒衣玉带。”
(2).水母的别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鲊,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
(3).冰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坤舆·冰:“ 黎民表 诗:‘含风石镜融。’按:石镜,谓冰也。”
《漢語大詞典》:虾助(蝦助)
即水母。 元 萨都剌 《虾助》:“虾助,海错也,一名水母,又云海蜇。其形一片如轮箘,无目。凡行,虾必附之,故云虾助。”参见“ 水母 ”。
分類:水母
《國語辭典》:水母  拼音:shuǐ mǔ
1.动物名。腔肠动物。体呈胶质透明状,形如伞盖,口在伞盖下面中央。夏日多数群集,浮游海上,夜间能放出燐光。也称为「海蜇」。
2.水神。《楚辞。王褒。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漢語大詞典》:虾蛇(蝦蛇)
水母的别名。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鸟兽草木上:“水母亦曰虾蛇,亦名海月,土人为鱠,谓之雪鱠。”
分類:水母
《国语辞典》:刺丝(刺丝)  拼音:cì sī
海葵、水母等腔肠动物的器官。位于刺囊细胞内,呈丝状的管子。在觅食或自卫时即刻射入其他动物体内,同时分泌毒液。
《国语辞典》:刺囊细胞(刺囊细胞)  拼音:cì náng xì bāo
海葵、水母等腔肠动物特有的身体构造。在刺囊细胞的游离端有一个刺针,细胞内有一个刺囊,囊内藏有一条细长的管。当刺针受到刺激时,细胞即将刺囊释出,同时长管也翻出绕住或黏住物体,或将囊内毒液经长管注入其他动物体内,使其麻醉,以便捕捉。
《漢語大詞典》:口腕
某些低等动物(如水母)生在口旁的器官,有捕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