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滩碛(灘磧)
浅水下的沙石滩。 宋 柳永 《六幺令》词:“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磧。”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八:“及冬,江浅势若可涉,寻常之船,一经滩磧,尚累日不能进。”
《漢語大詞典》:泉瀑
山上泉水下泻所形成的瀑布。 宋 梅尧臣 《送天台李令庭芝》诗:“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序曲:“山上终年飞泻着泉瀑。”
《漢語大詞典》:沈羽
(1).指不能浮羽毛的弱水。《淮南子·时则训》:“西方之极,自 崑崙 絶流沙沉羽,西至 三危之国 。”
(2).指羽毛入水下沉。
《漢語大詞典》:沥滴(瀝滴)
(1).水下滴。文选·木华〈海赋〉:“沥滴渗淫,薈蔚云雾。” 李善 注引说文:“沥滴,水下滴沥也。”
(2).象声词。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须臾雨离离,缀石声沥滴。”
《漢語大詞典》:鲸潮(鯨潮)
谓鲸鱼从水下上浮时掀起的巨浪。 清 李元 《蠕范·物材》:“﹝鲸﹞常穴海底,出穴则水湓溢,谓之鲸潮。”
《國語辭典》:沉箱  拼音:chén xiāng
一种深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以金属、木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有顶无底而中空的箱形构造物,沉入水底后,再以混凝土填满中空部分。多使用于桥墩、防波堤、港口及其他建筑物的水下基础部分。
《漢語大詞典》:沈冢(沈塚)
谓葬身水下的人。指 屈原 。 唐 韩愈 张籍 《会合联句》:“剥苔弔斑林,角饭饵沉塚。” 钱仲联 集释:“ 屈原 沉于江中,故云沉塚。”
分類:水下
《漢語大詞典》:澎赑(澎贔)
水下泄冲击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贔之声,惊川聒谷。”
分類:水下冲击
《國語辭典》:制海权(制海權)  拼音:zhì hǎi quán
海军兵力在一定时间、一定海域内所掌握的控制权。
《漢語大詞典》:特殊环境
人们极少遇到的环境。如南北极超低温、高山缺氧、沙漠干旱、风沙、赤道丛林、高温高湿、地方病高发区、水下环境、外层空间环境,以及冲击、爆炸、辐射、强磁场、高频噪声等环境。
《国语辞典》:海上渗透(海上渗透)  拼音:hǎi shàng shèn tòu
使用水上或水下船艇,运输部队与装备到敌人所控制的滩岸,在选定的地点秘密登陆,向敌后渗透,以遂行其作战任务。
《国语辞典》:江汉平原(江汉平原)  拼音:jiāng hàn píng yuán
长江中游、汉水下游及洞庭湖四周的平原。平原上河湖交错,土地肥沃,盛产稻米与棉花,为渔米之乡。此区为古云梦大泽的遗迹。
《国语辞典》:锚冰(锚冰)  拼音:máo bīng
沉积在河底,状似海绵的冰块。常造成水下工程建筑物的损害。也称为「底冰」、「地冰」。
《國語辭典》:风餐露宿(風餐露宿)  拼音:fēng cān lù sù
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艰苦。《老残游记》第一回:「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作「露宿风餐」。
《漢語大詞典》:海岸带
海水对陆地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外的浅海地带)等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