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金气(金氣)
(1).指古代思想家五行学说中所说的金的气质。《吕氏春秋·应同》:“ 汤 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汉书·天文志》:“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儒学》:“於是以抽爻换象补泄之法修之,於学之坎位起高阁,曰 青云楼 ,高於 尊经 以泄乾之金气。”
(2).秋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玉关 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唐 刘禹锡 《新秋对月寄乐天》诗:“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先生守 苏州 ,《重游虎邱》诗云……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3).亦作“ 金气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总监箴》:“发姦擿伏,金气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穷矜。”
(2).秋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玉关 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唐 刘禹锡 《新秋对月寄乐天》诗:“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先生守 苏州 ,《重游虎邱》诗云……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3).亦作“ 金气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总监箴》:“发姦擿伏,金气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穷矜。”
《國語辭典》:形质(形質) 拼音:xíng zhí
1.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2.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漢語大詞典》:异气(異氣)
(1).指无血统关系之亲,多指非同胞兄弟姐妹或异姓之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不娶两娣何?博异气也。”《左传·成公八年》“ 卫 人来媵 共姬 ” 唐 孔颖达 疏:“‘膏肓’以为媵不必同姓,所以博异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武王女得适齐侯之子义答何休皇甫谧》:“《左传》记载实事,言同姓当媵,异姓不必凡嫁皆媵,非谓异姓不许媵…… 休 忽言备姪娣,忽言博异气,则 武王 二女非异气,何必俱嫁 胡公 ?”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
《漢語大詞典》:气分(氣分)
同“ 气氛 ”。 叶圣陶 《双影》:“这种幽郁气分也可以清楚地辨出。”参见“ 气氛 ”。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