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气势(氣勢) 拼音:qì shì
1.军队的士气、威势。《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我军方来,气势方锐,若不乘机进击,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
《漢語大詞典》:阔远(闊遠)
(1).广阔深远。《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四》:“虽句读文律,各异雅 郑 之音,而词意阔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辽远;久远。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
(3).辽阔;气象宏大。《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 山南 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 宋 司马光 《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况 蔡州 封部阔远,户口繁庶,土饶山林,素多盗贼,地望之重,过於 寿州 ,牧守之任,尤须择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至於左盼连峰,右瞩大湖,气象阔远,吾坐而皆得之。”
(4).离得远;差别大。 宋 苏洵 《上富丞相书》:“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於事情而无益於当世。” 宋 苏辙 《书论》:“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势阔远而不同。”
(2).辽远;久远。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
(3).辽阔;气象宏大。《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 山南 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 宋 司马光 《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况 蔡州 封部阔远,户口繁庶,土饶山林,素多盗贼,地望之重,过於 寿州 ,牧守之任,尤须择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至於左盼连峰,右瞩大湖,气象阔远,吾坐而皆得之。”
(4).离得远;差别大。 宋 苏洵 《上富丞相书》:“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於事情而无益於当世。” 宋 苏辙 《书论》:“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势阔远而不同。”
《漢語大詞典》:异气(異氣)
(1).指无血统关系之亲,多指非同胞兄弟姐妹或异姓之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不娶两娣何?博异气也。”《左传·成公八年》“ 卫 人来媵 共姬 ” 唐 孔颖达 疏:“‘膏肓’以为媵不必同姓,所以博异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武王女得适齐侯之子义答何休皇甫谧》:“《左传》记载实事,言同姓当媵,异姓不必凡嫁皆媵,非谓异姓不许媵…… 休 忽言备姪娣,忽言博异气,则 武王 二女非异气,何必俱嫁 胡公 ?”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