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好么(好么)  拼音:hǎo ma
1.商量可否的语气。即可不可以。如:「现在就开饭好么?」
2.表示气愤。如:「既然他一意孤行。好么!那就照他的意思去做,后果他自己负责。」
《國語辭典》:闭气(閉氣)  拼音:bì qì
1.故意停止呼吸。如:「闭气养息」。
2.临死前断气。如:「那个重大车祸的伤患,在今晨已闭气而亡。」
《國語辭典》:抽动(抽動)  拼音:chōu dòng
肌肉一缩一伸的颤动。《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你看,还没有死透呢,手足还有抽动,是还知道痛呢!」
《國語辭典》:气恼(氣惱)  拼音:qì nǎo
气忿、恼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出:「当时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红楼梦》第六一回:「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著的。」
《漢語大詞典》:嗔忿忿
气愤貌。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我则他迎头里嗔忿忿,全不肯息怒停嗔。”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一箇家嗔忿忿,一箇家闹咳咳。”
分類:气愤
《国语辞典》:怒冲冲(怒冲冲)  拼音:nù chōng chōng
非常生气、气愤的样子。《精忠岳传》第五一回:「提了双锏,怒冲冲去杀那王佐。」
《國語辭典》:气愤愤(氣憤憤)  拼音:qì fèn fèn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水浒传》第三回:「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丈人气愤愤的道:『你明日就做和尚!』」
分類:气愤
《國語辭典》:解气(解氣)  拼音:jiě qì
纾解心中郁闷之气。唐。张说〈和张监观赦〉诗:「雷兹作解气,岁复建寅春。」
《國語辭典》:吞声忍气(吞聲忍氣)  拼音:tūn shēng rěn qì
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红楼梦》第六九回:「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说不得且吞声忍气,将好颜面换出来遮饰。」也作「忍气吞声」。
《漢語大詞典》:窝心气
发泄不了的气愤和烦闷。例如:窝心气致死。
《国语辞典》:怒气填胸(怒气填胸)  拼音:nù qì tián xiōng
胸中充满怒气。形容非常气愤、忿怒。《三国演义》第九回:「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閒话也不说,却像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国语辞典》:气夯胸脯(气夯胸脯)  拼音:qì hāng xiōng pú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则见他努眼撑睛大叫呼,不邓邓气夯胸脯。」《孤本元明杂剧。宝光殿。头折》:「你是个朽木之材,在人前强做支吾,有甚么真实的肺腑,不由人气夯胸脯。」
《国语辞典》:气满填胸(气满填胸)  拼音:qì mǎn tián xiōng
形容极为气愤。《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谭叱曰:『汝弟见事曹操,汝怀二心耶?』评闻言,气满填胸,昏绝于地。」
分类:为气气愤
《国语辞典》:鬼子敢尔(鬼子敢尔)  拼音:guǐ zi gǎn ěr
鬼子,骂人的话;敢尔,竟敢如此。「鬼子敢尔」指竟敢做出如此令人气愤的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清。乐钧《耳食录。卷四。韩布衣》:「因举壶灌之,问曰:『佳乎?』隶忽应曰:『佳!』余不觉惊跃却立,叱之曰:『鬼子敢尔,立斩尔首!』」
《国语辞典》:郁郁不平(郁郁不平)  拼音:yù yù bù píng
气愤而觉得不公平。《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李克用见那诏书不从起兵之请,终郁郁不平,便有攻伐朱全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