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性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
(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
(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唐 吕岩 《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
(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漢語大詞典》:噫欠
噫气和打哈欠。泛指吐气。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分類:气和吐气
《漢語大詞典》:粤宛
谓天气和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穀蕃实秀大。” 尹知章 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漢語大詞典》:和液
(1).指人体中的元气和津液。《后汉书·蔡邕传》:“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李贤 注:“和液谓和气灵液也。”
(2).平缓的水。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障洪 河 之浊流,导温 洛 之和液。”
《漢語大詞典》:五和
(1).土气和顺。谓气候暖和之时。管子·幼官:“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 尹知章 注:“土生数五,土气和,则君顺时节而布政。”
(2).政治和谐的五种表现。逸周书·大武:“政有四戚五和……五和,一有天无恶,二有人无郄、三同好相同,四同恶相助,五远宅不薄。”
(3).谓五味调和。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三:“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任渊 注引《淮南子》曰:“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和焉。”
《漢語大詞典》:和霁(和霽)
(1).指天气和暖放晴。新唐书·王晙传:“﹝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於神……俄而和霽。”
(2).犹和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龙窝君 颜色和霽。”
《漢語大詞典》:棼煴
氛氲。气和盛貌。 晋 曹毗 《正朝》诗:“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
分類:气和
《漢語大詞典》:胆意(膽意)
胆气和意志。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 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
《國語辭典》:语调(語調)  拼音:yǔ diào
1.说话时轻重、缓急、长短的声调。
2.作者表达其旨意时所持的态度与腔调,有时与主要人物观念一致,有时保持距离以作批判。
《國語辭典》:翻腔  拼音:fān qiāng
顿时改变脸色、态度。《文明小史》第三二回:「登时脸上发青,要待翻腔,却因平日合他交情尚好。」也作「翻脸」。
《漢語大詞典》:雰霾
雾气和阴霾。比喻奸佞小人。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雰霾扫荡於寰区,尘埃涤濯乎皇都。” 前蜀 杜光庭 《都监将军周天醮词》:“豺豕欺天,雰霾蔽日。”
《漢語大詞典》:鯹咸(鯹鹹)
鱼腥气和咸味。 宋 苏轼 《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诗:“病怯鯹咸不买鱼,尔来心腹一时虚。”一本作“腥咸”。
《漢語大詞典》:格祀
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尚书大传卷三:“六沴之礼,散齐七日,致齐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从东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礼曰格祀。”
《漢語大詞典》:暖霁(暖霽)
谓雨止天气和暖。 明 许宗鲁 《春日园居雨中》诗:“安得东风开暖霽, 曲江 走马恣游观。”
《漢語大詞典》:余风遗文(餘風遺文)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而 乐松 之徒,招集浅陋,故 杨赐 号为 驩兜 , 蔡邕 比之俳优,其餘风遗文,盖蔑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