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13
典故
1
词典
7
分类词汇
305
共305,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秋风扫叶
派头
馁荏
蟠天际地
十二级台风
盛气凌人
声势汹汹
声势烜赫
声势熏灼
声势赫奕
声势浩大
锐挫气索
杀气腾腾
铓颖
两部鼓吹
《漢語大詞典》:
秋风扫叶(秋風掃葉)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醒世恒言·白玉孃忍苦成夫》
:“﹝ 程万里 ﹞每日间见 元 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寧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亦作“ 秋风扫落叶 ”。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诗:“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分類:
威力
气势
势猛
《國語辭典》:
派头(派頭)
拼音:
pài tóu
1.人的言行显现出来的气势。如:「派头十足」。《歧路灯》第九四回:「一传十,十传百,都说谭大老爷与绍闻是本家兄弟,某日还要到萧墙街来贺喜,这个派头就大了。」
2.希望、指望。《红楼梦》第六回:「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分類:
派头
现出
气派
气势
《漢語大詞典》:
馁荏(餒荏)
气势柔弱,不强硬。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
》
:“ 海 ( 海瑞 )之再出也,年力已惫,渐不及抚南畿时,诸辨疏亦稍馁荏。”
分類:
气势
柔弱
不强
强硬
《漢語大詞典》:
蟠天际地(蟠天際地)
谓从天到地无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气势博大。语本
《
庄子·刻意
》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下蟠薄於厚地,上际逮於玄天。” 清
王夫之
《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七
》
:“岂如 双峰 ( 饶泰 )所云‘蟠天际地,何待人弘’也哉?”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吴舍人》
诗:“蟠天际地能几时,万恨沉埋向谁咎?”亦省作“ 蟠际 ”。 元
柳贯
《过大野泽》
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
分類:
从天
到地
无所不在
气势
博大
《漢語大詞典》:
十二级台风(十二級颱風)
强台风。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 艾青
《在浪尖上》
诗:“ 韩志雄 经受了烈火的锻炼,经受了十二级台风的考验,是属于伟大时代的青年,是政治风暴浪尖上的海燕。”
分類:
台风
规模
气势
势猛
猛烈
事件
《國語辭典》:
盛气凌人(盛氣凌人)
拼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
用傲慢的气势压迫别人。《元诗纪事。卷八。赵孟頫。讥留梦炎诗》:「论事厉声色,盛气凌人,若好己胜者,刚直太过,故多怨焉。」也作「盛气临人」。
分類:
盛气凌人
威严
骄横
气势
贬义
《漢語大詞典》:
声势汹汹(聲勢洶洶)
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胡氏
》
:“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亦作“ 声势汹汹 ”。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文盲们不大懂得他的议论,但看见声势汹汹,知道一定是反对的意思,也只好作罢了。”
分類:
气势
盛大
多含
贬义
《漢語大詞典》:
声势烜赫(聲勢烜赫)
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
卷一:“有 文觉禪师 者出都,声势烜赫,骑从如云,道出 袁浦 , 兖 豫 二州方面大僚率属郊迎恐后。”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海军统领 萨镇冰 展舲西指,声势烜赫。”
分類:
声威
气势
盛大
大显
显赫
《漢語大詞典》:
声势熏灼(聲勢熏灼)
谓声威气势逼人。 清
陈康祺
《
郎潜纪闻
》
卷四:“ 仁宗 亲政, 和坤 下狱赐死,諭云:‘当 和坤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曹锡宝 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諍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给予荫生。’”
分類:
声威
气势
逼人
《漢語大詞典》:
声势赫奕(聲勢赫奕)
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许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虽然他不以富贵骄人,自然声势赫奕。” 清 宣鼎
《
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
》
:“西域之变,大将军 福公 奉命进勦,统领 巴图鲁 及 吉林 健旅,声势赫奕。”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分類:
声威
气势
盛大
大显
显赫
《國語辭典》:
声势浩大(聲勢浩大)
拼音:
shēng shì hào dà
声威气势十分壮盛。如:「游行的车队声势浩大,引来不少围观群众。」
分類:
声势浩大
声威
气势
壮大
《漢語大詞典》:
锐挫气索(鋭挫氣索)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清
魏源
《
圣武记
》
卷七:“ 任举 败没,鋭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
分類:
受挫
气势
《國語辭典》:
杀气腾腾(殺氣騰騰)
拼音:
shā qì téng téng
形容气势凶狠。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杀气腾腾蔽远空,一声传语似金钟。」《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督戎)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分明似一位黑煞神下降。」也作「煞气腾腾」。
分類:
杀伐
气势
凶狠
《漢語大詞典》:
铓颖(鋩穎)
刀剑等的尖端。比喻气势。 明
胡应麟
《
诗薮·近体中
》
:“虽圭角巉巖,鋩颖峭厉,视 唐 人性情风致,尚自不侔。”
分類:
刀剑
尖端
气势
《國語辭典》:
两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
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仪仗队合奏的音乐。两部鼓吹指南朝齐孔稚圭对宅庭中之蛙鸣不仅不厌烦,反美称其为「两部鼓吹」。典出《南齐书。卷四八。孔稚圭传》。后以喻指蛙鸣。
分類:
两部
乐队
演奏
音乐
气势
浩大
《漢語大詞典》:
两部(兩部)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诗:“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分類:
两部
乐队
中坐
乐和
声部
立部
合唱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