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求瘼
谓访求民间疾苦。 唐
陆贽 :“求瘼救灾,国之令典。”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蠲赋频求瘼,祥刑念好生。”
《國語辭典》:小令 拼音:xiǎo lìng
1.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2.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头者。
《漢語大詞典》:草菅
(1).草茅。比喻微贱。 汉
贾谊 :“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谓之诽谤,深为之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唐
皇甫湜 :“穷珍总奇,力瘁财殫,驱逐而前,而刈草菅。” 清
唐孙华 《厮养儿》诗:“自悲生死草菅轻,不如作君堂下犬。”
(2).犹草野。指民间。 宋
陆游 《薏苡》诗:“呜呼奇材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
《漢語大詞典》:俗传(俗傳)
民间传说。
《李卫公问对》卷中:“牝牡之法,出於俗传,其实阴阳二义而已。” 郭沫若
《月蚀》:“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 四川 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 中国 自古以来的传说。”
《漢語大詞典》:和市
(1).古代指官府按价向民间购买实物。至 唐 宋 以后,实际成为强行摊派、掠夺民财民物的制度。
《宋书·武帝纪下》:“臺府所须,皆别遣主帅与民和市,即时禆直,不復责租民求办。”
《新唐书·韩琬传》:“今和市顓刻剥,名为和而实夺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且言 江 南和市紬绢,豫给緡钱。郡县或以私惠人,而不及农者。”
《元史·何荣祖传》:“ 阿合马 方用事,置总库于其家,以收四方之利,号曰和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唐 时﹞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摊派物品叫做和市,表示官出钱雇役买物。”
(2).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旧唐书·回纥传》:“自 乾元 之后,﹝ 回紇 ﹞屡遣使以马和市繒帛……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 宋
苏辙 :“ 夏 人竟大入 河 东,朝廷乃议絶岁赐,禁和市。”
《國語辭典》:星期 拼音:xīng qí
1.我国古代历法与西洋历法,皆以七天为一周,故以连续的七天做为计日名称,称为「星期」。如:「星期六」、「星期天」。
2.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七天为一星期。如:「他花了好几个星期,才完成这份读书报告。」
3.七夕。唐。
王勃 〈〉:「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
4.婚期。明。汪廷讷《种玉记》第四出:「年少,梦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将到,若果应梦中所遇,不但你遂终身之托。得才郎我也白头相靠。」《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成婚之日,曰星期。」
《漢語大詞典》:两马(兩馬)
指国马与公马。国马,民间所出之马,供往来之用;公马,官家所给之马,供公家运输和军队使用。
《孟子·尽心下》:“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赵岐 注:“两马者,
《春秋外传》曰:‘国马足以行关,公马足以称赋。’” 朱熹 集注:“此章文义本不可晓,旧説相承如此。”参阅 清 焦循
《孟子正义》卷十四。
《國語辭典》:俚语(俚語) 拼音:lǐ yǔ
民间粗俗的语言。《新五代史。卷三二。死节传。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作「里语」、「俚言」。
《國語辭典》:俗语(俗語) 拼音:sú yǔ
通俗流行的话语。《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漢語大詞典》:花儿(花兒)
流行于 青海 、 宁夏 、 甘肃 一带的一种民间歌曲。是当地 汉 、 回 、 土 、 撒拉 、 东乡 、 保安 等族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在 青海 又称“少年”,对其中的词称“花儿”,演唱称“漫少年”。
《国语辞典》:接神 拼音:jiē shén
一种民间习俗。相传年前的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升天述职,到了正月初四再返回下界继续监督人们。故民间便在初四时准备祭品迎接诸神,除了焚香、点烛、烧金外,还须燃放爆竹,并焚烧木刻印刷的神马与天兵。
《漢語大詞典》:国马(國馬)
(1).国家所饲养的马。
《周礼·考工记·輈人》:“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 郑玄 注:“国马,谓种马、戎马、齐马、道马。”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鷄输稻粱。”
《新唐书·姜晦传》:“时国马乏, 晦 请以詔书市马 六胡州 。”
(2).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
《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 韦昭 注:“国马,民马也。”
(3).一国中上品之马。
《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 成玄英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國語辭典》:谣俗(謠俗) 拼音:yáo sú
由歌谣中反映出的风俗民情。《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漢語大詞典》:中卖(中賣)
旧时民间将盐、铁、茶之类属于专卖性质的物资卖给官府,称为“中卖”。
《宋史·食货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
《宋史·食货志下七》:“明年令诸路铁倣茶盐法榷鬻,置炉冶收铁,给引召入通市。苗脉微者听民出息承买,以所收中卖於官,私相资易者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