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9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穷鬼
民谣
飞语
注解
义军
酒务
预借
圣像
求诗
保社
画水
民疾
俗书
偏方
小词
《國語辭典》:穷鬼(窮鬼)  拼音:qióng guǐ
1.较没有钱的神鬼。唐。韩愈 送穷文:「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
2.骂穷人的刻薄话。
《國語辭典》:民谣(民謠)  拼音:mín yáo
民间歌谣。由民间流传下来的纯朴音乐,形式简单,真情流露而感人。如童谣、山歌及恋歌等。
《國語辭典》:飞语(飛語)  拼音:fēi yǔ
没有根据的谣言。《续汉书志。第一六。五行志四》:「为商作飞语,欲陷之。」也作「蜚语」。
《漢語大詞典》:注解(註解)
神鬼名。民间传说指阴司第一阎王殿中职掌解送鬼魂并令其注册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一为 关帝 、二十四功曹、二十四註解、北极、五祖、天师出跡。”
《國語辭典》:义军(義軍)  拼音:yì jūn
仗义兴起,以除暴安良为目的的军队。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招聚义军好汉,我有心待投义军去。」也作「义兵」、「义旗」、「义师」。
《國語辭典》:酒务(酒務)  拼音:jiǔ wù
1.卖酒或供人饮酒的地方。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老汉姓王名林,在这杏花庄居住,开著一个小酒务儿,做些生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陈德甫又转分付了开酒务的店小二,倘有相应的,可来先对我说。」也称为「酒店」。
2.职官名。宋置。掌酒税。见《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下七》。
《國語辭典》:预借(預借)  拼音:yù jiè
事先支借。如:「他怕身上现款不足,向小王预借了五千元备用。」
《國語辭典》:圣像(聖像)  拼音:shèng xiàng
神明、天主的雕像或画像。如:「教堂内四周墙壁上挂著几幅耶稣基督的圣像。」
《漢語大詞典》:求诗(求詩)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察风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风、采诗。《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於邑,邑移於国,国以闻於天子。”
(2).谓寻觅诗句。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倾家酿酒犹嫌少,入海求诗未厌深。”
《漢語大詞典》:保社
旧时乡村的一种民间组织,因依保而立,故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癸亥九日》词:“留得 香山 病居士,却入渔翁保社。悵谁伴、先生情话。” 金 元好问 《刘光甫内卿新居》诗:“父老渐来同保社,儿童久已爱文章。”
《漢語大詞典》:画水(畫水)
(1).划水。晋书·艺术传·吴猛:“因还 豫章 , 江 波甚急, 猛 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 宋 苏轼 《画鱼歌》:“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鉤画水如耕犂。”
(2).以水为题材作画。 唐 方干 《卓山人画水》诗:“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难君得名。”
(3).指以水为题材的图画。 宋 苏轼 《画水记》:“近日 常州 戚氏 画水,世或传寳之。”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余观 高邮寺 壁 曹仁熙 画水,感事伤时,呈 以道 舍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赵州画水:“ 赵州 画水,世传是 吴道子 笔。”
(4).民间的一种迷信活动。迷信职业者口念咒语,手指画碗里的水,画后,水给病家饮服治病。 沙汀 《还乡记》二:“这是个险恶的征兆,丈夫已经动手准备后事,但 冯大妈 不甘心,摸黑跑 白沟口 ,求卦婆 张姨娘 画水去了。”
《漢語大詞典》:民疾
(1).民众的疾苦。汉书·沟洫志:“可以上继 禹 功,下除民疾。”
(2).民间疫病。新唐书·百官志三:“医师、医正、医工疗病,书其全之多少为考课,岁给药以防民疾。”
《漢語大詞典》:俗书(俗書)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沈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國語辭典》:偏方  拼音:piān fāng
1.流传于民间,不见于正式医药书籍记载的药方,多用于疑难杂症。《三侠五义》第一二回:「这先生名唤臧能,乃是个落第的穷儒,半路儿看了些医书,记了些偏方,投在安乐侯处作帮衬。」也称为「秘方」。
2.偏僻的地方。《新唐书。卷九五。列传。高俭》:「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无可贵者。」
《漢語大詞典》:小词(小詞)
(1).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浅笑含双靨,低声唱小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艳词不可填:“昔僧 秀关西 与 黄山谷 曰:‘作诗无害,惟艳歌小词可罢之。’” 清 侯方域 《绝句》:“容华博得春风歇,不羡《清平》赋小词。”
(2).民间歌谣或曲艺。犹小调。《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都门盛唱小词曰:‘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忻则忻,我两个廝守;怕则怕,人来破鬭。’虽三尺之童皆歌之,不知何谓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或发娇声唱《劈破玉》等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