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和民族  拼音:dà hé mín zú
东亚民族之一。即日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由通古斯人、马来人、汉人和朝鲜人等长期融合而成。西元前二世纪始受中国文化影响,后建立大和国,遂有大和民族之称。历经大化革新、明治维新,融合东西方文化,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操日语,属阿尔泰语系,文字以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后又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信仰佛教和神道教,民族服装为和服。
《国语辞典》:毛利人  拼音:máo lì rén
纽西兰的波里尼西亚民族,为波里尼西亚群岛移民的后裔。大部分居住在北岛。操毛利语,十九世纪中业开始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创文字,原信多神,后受西方文化影响,多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传统上,部落为其最大的社会组织,崇拜共同的始祖。家族为基本的生产团体,有芋、薯等农作,兼以采集、狩猎为生。成年礼、婚礼、葬礼是族内主要的仪式,部落广场上的公众会议屋,是全族聚会的场所。西元一八四○年,英人向纽西兰殖民,一八六○年代,毛利人与殖民政府爆发领土战争,土地纠纷不断。二十世纪初,毛利领袖始有力量向纽西兰政府,争取社会经济的平等待遇。
《国语辞典》:民族舞  拼音:mín zú wǔ
具有鲜明色彩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性的传统舞蹈。
《国语辞典》:马来人(马来人)  拼音:mǎ lái rén
Malaysian
泛称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东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区。从事水稻、橡胶的种植,部分从事渔业。受印度文化影响最大,今婚姻、继承多依回教律法。
《国语辞典》:诺曼人(诺曼人)  拼音:nuò màn rén
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九至十二世纪居住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是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的先民。此族擅长航海术、曾远征西里岛和南义大利。他们的航海、造船技术奠定日后欧洲商业复兴的基础。也称为「北蛮人」、「维京人」。
《国语辞典》:摩尔人(摩尔人)  拼音:mó ěr rén
居住在非洲北部的民族。为巴利人及阿拉伯人的混合种,曾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西班牙,形成中世纪的摩尔文化。西元一二三八年建格拉那达王朝,一四九二年又被新兴的西班牙所灭,于是族人移居北非阿尔及耳、突尼斯、摩洛哥等地。初信基督教,后来改信回教。
《国语辞典》:老祖先  拼音:lǎo zǔ xiān
指称民族或家族中同世系的第一代或历代先人。如:「老祖先们留下的文化宝藏,我们应当好好发扬光大。」
《国语辞典》:西台人(西台人)  拼音:xī tái rén
西元前二千年出现于安纳托利亚的古印欧语系民族。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建立西台帝国,西元前一二九九年为争夺今叙利亚和埃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西台人的国王不但是国家元首,也是军事领袖和最高法官,且是雷神在人间的代理人,死后即成为神。其社会组织为一封建农业社会,却发展出优良的冶铁术。人民分成自由民、工匠和奴隶三个阶级。
《国语辞典》:亚瑟王(亚瑟王)  拼音:yà sè wáng
古代不列颠民族传说中的一个国王,为英语King Arthur的音译。传说在西元五至六世纪间,亚瑟王组织圆桌武士,对抗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分类:民族国王
《国语辞典》:苏美人(苏美人)  拼音:sū měi rén
最早定居在两河流域的民族之一。并未建立国家组织,而是由许多小城邦共同组成「苏美城邦」。其农业和商业十分发达,所发明的阴历、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及数学上的六十进位法等,后来为其他的西亚民族沿用,成为西亚文化的共同渊源。
《漢語大詞典》:富尔贝人
也叫“富拉尼人”。西中非地区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其余分布在几内亚、塞内加尔、马里、喀麦隆、尼日尔等国。约1820万人(1985年)。讲富尔贝语。部分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游牧业和农业。
《國語辭典》:共同交际语(共同交際語)  拼音:gòng tóng jiāo jì yǔ
1.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汉语。
2.国际会议上,确定共同使用的语言。如英语、法语。
《國語辭典》:共同语(共同語)  拼音:gòng tóng yǔ
一民族内用来沟通、表达意见的共通语言。它是从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
《漢語大詞典》:公私合营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分为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漢語大詞典》:古吉拉特人
印度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另有部分分布在巴基斯坦等国。约3980万人(1985年)。讲古吉拉特语。绝大多数信印度教,小部分信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