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居  拼音:mín jū
民宅、民房。如:「由于防灾得当,此次台风虽然来势凶猛,民居都安全无伤。」《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五月,世宗下诏敕天下寺院无敕额者悉废之,毁为民居。」
《國語辭典》:旅舍  拼音:lǚ shè
供旅客暂住或休息的地方。《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侯览传》:「京兆尹袁逢于旅舍阅参车三百馀两,皆金银锦帛珍玩,不可胜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旅舍无烟,巢禽失树。」
《漢語大詞典》:司里
(1).管理城内街巷。左传·襄公九年:“九年春, 宋 灾, 乐喜 为司城以为政,使 伯氏 司里。” 孔颖达 疏:“此言司里,谓司城内之民。若今城内之坊里也。”
(2). 春秋 官名。掌授宾馆与民居。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司里授馆。”国语·鲁语上:“先臣 惠伯 以命於司里。” 汪远孙 发正:“《解》言先臣 惠伯 受命於司里,居此宅也。 胡氏 《匡衷》曰:‘司里为司空之属,故又掌授民居。’”
《漢語大詞典》:衡巷
平民居住的里巷。泛指民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德行积于衡巷,忠贞尽于事君。”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旌賁丘园,采拾衡巷。” 宋 欧阳修 《乞罢政事第三表》:“至於赖天地保全之力,脱风波险陷之危,使臣散髮林丘,幅巾衡巷,以此没地,犹为幸民。”
《漢語大詞典》:衡闾(衡閭)
犹衡巷。指平民居住的地区。《宋书·孝武帝纪》:“自今百辟庶尹,下民贱隶,有怀诚抱志,拥鬱衡閭,失理负谤,未闻朝听者,皆听躬自申奏,小大以闻。”
《國語辭典》:殖民地  拼音:zhí mín dì
被殖民的地区,殖民地居民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权皆被剥夺,自然与文化资产亦受管控,常被以特定的空间文化治理型式来管辖,语言与文化也常呈混种状态。参见「殖民」、「殖民主义」条。
《国语辞典》:贫民住宅(贫民住宅)  拼音:pín mín zhù zhái
为改善贫民生活,由政府兴建平价住宅出售或出租给贫民居住,或由政府补助贫民兴建的住宅。
《漢語大詞典》:船形屋
黎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海南省。因形状像倒扣地上的船只,故名。有三种类型:铺地型、高架形及向“金字型”过渡的过渡型。共同特点是,屋有立柱,顶开天窗,头尾开门,茅草片盖屋顶。高架型则屋基用许多木桩支撑,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漢語大詞典》:棚塞
指牧民居处之地。宋史·兵志十二:“今 鄆州 之 东平 , 北京 之 大名 ……以及 瀛 定 之间棚塞草地疆画具存,使臣牧卒大半犹在,稍加招集,则指顾之间措置可定,而人免纳钱之害,国收牧马之利,岂非计之得哉?”
《漢語大詞典》:牧包
我国 蒙古 、 哈萨克 、 塔吉克 等少数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包,家、屋的意思。《人民日报》1976.4.6:“走进牧包,老阿妈点上雪亮的马灯,摆设得整整齐齐的柜子、被褥、收音机……便一齐从黑暗里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