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亲民(親民) 拼音:qīn mín
1.亲近民众,使民日新其德。《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爱民。《管子。形势解》:「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2.爱民。《管子。形势解》:「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國語辭典》:兼济(兼濟) 拼音:jiān jì
《漢語大詞典》:人徒
(1).服徭役的人。《荀子·王霸》:“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 杨倞 注:“人徒,谓胥徒。给徭役者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微臣逢世庆,征赋备人徒。”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主( 安乐公主 )不悦,因大役人徒,别掘一池,号曰:‘定昆池’。” 清 潘耒 《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2).庶民,民众。《墨子·非攻中》:“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史记·春申君列传》:“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 楚 ,迟令 韩 魏 归帝重於 齐 ,是王失计也。” 汉 蔡邕 《述行赋》:“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2).庶民,民众。《墨子·非攻中》:“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史记·春申君列传》:“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 楚 ,迟令 韩 魏 归帝重於 齐 ,是王失计也。” 汉 蔡邕 《述行赋》:“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漢語大詞典》:沙虫(沙蟲)
(1).沙子和小虫。《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葛洪 《抱朴子》:“ 周穆王 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多以“沙虫”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遭殃的民众。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八:“古来圣贤人,一一谁成功?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朝堂多水火之争,边徼有沙虫之戚。” 清 赵翼 《愍忠寺石坛》诗:“丘貉尸难认,沙虫命总寃。” 陶牧 《和朴庵见答韵》:“沙虫吾辈归何用?风鹤人间鬱不平。”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参见“ 猿鹤沙虫 ”。
(2).一种细小而有毒的虫。也叫沙虱。 唐 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诗:“愁衝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沙虱》:“按《録异记》云: 潭 、 袁 、 处 、 吉 等州有沙虫,即毒蛇鳞甲中虫。蛇被苦,每入急水中碾出。人中其毒,三日即死。此亦沙虱之类也。” 清 黄景仁 《苦雨》诗:“沙虫缘树上,洲鸟浴溪通。”
(3).即星虫。也叫沙肠子。参见“ 星虫 ”。
(2).一种细小而有毒的虫。也叫沙虱。 唐 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诗:“愁衝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沙虱》:“按《録异记》云: 潭 、 袁 、 处 、 吉 等州有沙虫,即毒蛇鳞甲中虫。蛇被苦,每入急水中碾出。人中其毒,三日即死。此亦沙虱之类也。” 清 黄景仁 《苦雨》诗:“沙虫缘树上,洲鸟浴溪通。”
(3).即星虫。也叫沙肠子。参见“ 星虫 ”。
《國語辭典》:猿鹤沙虫(猿鶴沙蟲) 拼音:yuán hè shā chóng
比喻将士出征战死沙场。参见「猿鹤虫沙」条。清。黄遵宪〈述闻〉诗八首之二:「螟蛉果裸终谁抚,猿鹤沙虫总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