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694,分1780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从谂(世称 赵州老儿、赵州老人、赵州老禅、赵州老汉、赵州老贼、赵州老子、赵州老、老赵州、赵州和尚 赵州法道 真际大师 别称 赵州门风 )
骆山人(别称 留后 骆氏亭 )
武翊黄(世称 武氏三头 坤舆 )
郑还古(谷神子 )
释慧普( 涅槃 )
释寂然( 头陀 )
赵氏(别称 寇坦母 )
卢眉娘( 逍遥、逍遥大师 眉娘 神姑 )
释定兰( 觉性 圣寿欤 )
何希尧(唐臣 常欢喜居士 )
王睿(炙毂子、炙谷子 )
韦悫(端士 得士 )
僧希运(别称 黄檗禅师、黄檗禅师 断际禅师、断际 肉珠 世称 黄檗和尚 )
卢仝(玉川、玉川子、玉川公子、玉川先生、玉川老子 )
吕岩(洞宾 别称 回处士、回道人、吕洞宾、回道士 纯阳子 世称 回仙 岩客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897 【介绍】: 唐僧。青州临淄人,一说曹州郝乡人,俗姓郝。投本州龙兴伽蓝,从师剪落。寻往嵩山纳戒,师勉之听习,于经律但染指而已。后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受法南泉印可,开物化迷,大行禅道,号赵州法道。卒,谥真际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897 俗姓郝,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人,一作曹州(今山东定陶)郝乡人。幼出家。后至池州,谒南泉普愿而悟禅机。年80,始住赵州观音院,讲习禅法,从者颇多。世称赵州和尚。成德节度使王镕甚加礼敬。其禅语风行天下,时称为赵州门风。享年120岁,卒谥真际大师。《祖堂集》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古尊宿语录》卷一三、卷一四收其语录及行状。诸书存其诗偈17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郝氏。曹州郝乡人也。童稚出家于州之扈通寺。以沙弥抵池阳。见南泉愿和尚。时泉方偃息。问谂曰。近离什么处。谂云瑞像院。泉云。还见瑞像么。谂云。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泉云。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谂云。有主沙弥。泉云。主在什么处。谂进前云。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泉器之。许入室。 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谂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谂云。不拟如何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足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谂于言下悟入。乃于嵩岳琉璃坛纳戒。却反南泉。异日问南泉。知有底人。向什么处休歇。泉云。山下作牛去。谂云谢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谂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烟满屋。叫云。救火救火。时大众俱到。谂云。道得即开门。南泉于窗隙中。过钥匙与谂。谂即开门。 谂到黄檗。檗便闭却方丈门。谂持火炬。于法堂内叫云。救火救火。檗开门擒住云。道道。谂云。贼过后张弓。 又到保寿。寿见来即背坐禅床上。谂展坐具礼拜。寿下禅床。谂便出。 到盐官云看箭。官云过也。谂云中也。 到夹山将柱杖入法堂。夹山云。作什么。谂云探水。夹云。一滴也无。探什么。谂倚杖于壁而出。 将游五台。有大德作偈留云。何处青山不道场。不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来非吉祥。谂云。作么生是正眼。大德无对。 众请住赵州观音院。示众云。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时有僧问。未审佛为谁家烦恼。谂云。为一切人烦恼。僧云。如何免得。谂云。用免什么。 谂扫地次。僧问。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谂云。又一点也。 谂问一座主。讲什么经。座云。讲涅槃经。谂云。问一段义得否。座云得。谂以脚踢空吹一吹。是什么义座云。经中无此义。谂云。五百力士揭石业。便道无。 大众晚参。谂云。今夜答话去。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出礼拜。谂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云。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云蓦直去。僧便去。婆云。又恁么去也。僧举似谂。谂云。待我去勘破者婆子。谂明日便去。问台山路如前。婆答谂亦如前。谂归谓其僧曰。我与汝勘破者婆子了也。 僧问。恁么来底人。师还接否。谂云接。僧云。不恁么来底人。师还接否。谂云接。僧云。恁么来者从师接。不恁么来者如何接。谂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有新到僧。谓谂曰。某甲从长安来。横担一条柱杖。不曾拨著一人。谂云。自是大德柱杖短。僧无对。 有僧写谂真。呈谂。谂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即打杀老僧。若不似我即烧却㡧子。 谂上堂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分也无。后有僧举似洛浦。浦扣齿。又举示云居。居云何必。僧回举似谂。谂云。南方大有人丧身失命。僧云。请和尚举。谂才举前语。僧指旁僧云。者个师僧。吃却饭了。作恁么语话。谂休去。 一日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谂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谂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明日王公令客将传语。谂下禅床接。侍者问云。和尚昨日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什么却下禅床。谂云。非汝所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下等人来。山门外接。 谂临终。寄拂子与王公曰。若问何处得来。但道老僧平生受用不尽者。 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谥真际大师。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从谂。青州临淄人也。童稚之岁孤介弗群。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乃投本州龙兴伽蓝从师剪落。寻往嵩山琉璃坛纳戒。师勉之听习于经律但染指而已。闻池阳愿禅师道化翕如。谂执心定志钻仰忘疲。南泉密付授之。灭迹匿端坦然安乐后于赵郡开物化迷大行禅道。以真定帅王氏阻兵封疆多梗。朝廷患之。王氏抗拒过制。而偏归心于谂。谂尝寄麈拂上王氏曰。王若问何处得此拂子。答道老僧平生用不尽者物。凡所举扬天下传之号赵州去道。语录大行为世所贵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参南泉。值泉偃息而问曰。近离甚处。师曰瑞像。泉曰还见瑞像么。师曰。不见瑞像。祇见卧如来。泉便起坐。深器之。许其入室。他日问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师曰。还可趋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道不属知。不属不知。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师于言下悟理。遂乃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于中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怀。祇是个主人公。更向外觅作么。一婆子请转藏经。师却下床转一匝。曰转藏经已竟。婆曰。比来请转。全藏。如何祇为转半藏。一日师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又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老僧在青州。做得一领布衫。重七斤。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恁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在。师曰。大众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济源人。穆宗长庆元年,回纥人王庭凑时为都知兵马使,自河阳回,及沇水,酒困寝于道。山人熟视之,曰,贵当列土,在今年秋。庭凑既归,至镇州,见众军怨朝廷不发衣粮,乃杀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自称留后。访山人,待以函丈之礼。乃别构一事,去则悬榻,号骆氏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武元衡子。应进士试,京兆府以解头荐送。宪宗元和元年,以状头登进士第。后试宏词,又为敕头。时称为“武三头”。文宗大和间,官至大理卿。晚年因惑于媵嬖,终至流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坤舆,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宪宗时宰相武元衡之子。应进士试,京兆府以解头荐送。宪宗元和元年(806)以状头登进士第。后试宏词,又为敕头。时称为“武三头”。文宗大和间,官至大理卿。晚年因惑于媵嬖,终至流窜。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语林》卷六、《金石录》卷九、《宝刻丛编》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号谷神子。初家青齐间,宪宗时徙居洛阳。元和间登进士第,充河中从事。为同院所谤,贬吉州掾。曾与将军柳当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时在武宗会昌二年以后。能诗,又有志怪小说集《博异记》三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2以后 号谷神子,郡望荥阳(今河南荥阳)。家于青、齐(今山东益都、济南一带),李师道据淄青叛,郑还古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宪宗元和年间登进士第,充河北从事,为同院所诽谤,贬吉州掾。与将军柳当友善,并与柳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当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事迹散见《因话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一六八《郑还古》、卷三四八《李金质》、《唐诗纪事》卷四八等。撰有传奇小说《博异记》。《全唐诗》存诗3首,《赠柳氏妓》颇传诵。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还古号谷神子。会昌时人。(谨按博异记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冯廓撰胡应麟二酉缀遗以为诗人郑还古撰今据旧本博异记原题谷神子还古撰还古所著殷七七传又与此记相类当即博异记之逸篇故定从应麟说)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蕲之蕲水宋氏子也。出家既谨尸罗。尤以诵持涅槃大经。为业。元和十二年。卜筑广济山。以便修治。其于大经。能尽记忆。四十二卷。或疑而试之。则果通畅。无凝滞。大中三年。集众跏坐而逝。如入禅定。弟子奉全身。塔山椒香火不绝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慧普。姓宋。本郡蕲水人也。性地疏朗敏利桀然。既奉尸罗冰雪任操。元和十二年乐广济山秀地灵愿栖于此。始谋诵大涅槃经历稔弥年。卒通四十二卷。闻者怃然曰。四帙大经若为温习。非揣量而可庶几乎。或疑其妄言彻部有乱。次举品题以试验之。且无涩滞。少辽缓之无不弭伏。普亦不戒意。躬刀耕火种趣足而已。卉服布裘度其伏腊。日夜经声不绝。如是涉三十载邑人学者莫不推重。增修院宇。以大中三年冬无疾集众告违跏趺坐终。俨若凝思。弟子以香泥缠饰迁于山椒塔中。号涅槃焉。于今香火不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太和二年。游天台。至剡之沃洲山。爱其幽胜。而卜筑焉。道化既行。玄侣盛集。浙东廉使元相国稹。尝有所施。陆中丞助其完葺。三年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举扬法要。尤为四海所厌服。后终于其寺。侍郎乐天白居易记。太子宾客刘禹锡书。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许人也。名节素奇踵四圣种。故号头陀焉。大和二年振锡观方。访天台胜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岭。养马坡放鹤岑次焉。晋宋已来兹山洞开。初有罗汉白道猷言。西域来戾止是山。次竺法潜支道林居焉。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见是中景异。闻名士多居。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既行道化盛集禅徒。浙东廉使元相国稹闻之。始为卜筑。次陆中丞临越知之。助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兴。然每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后终于山院。大和七年时白乐天在河南保釐为记。刘宾客禹锡书之。
赵氏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文宗大和间女子。19岁,为房千里之妾。后房他适,将其托于许浑。不久,举子韦滂纳之为妾。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上。《全唐诗》收《寄情》诗1首。《云溪友议》谓许浑代作,《才调集》卷一〇收为无名氏诗,故系于赵氏名下恐误。又《全唐诗》于房千里《寄妾赵氏》诗下注:“一作赵氏诗。”恐亦误。
卢眉娘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 【介绍】: 唐人。生而眉如线且细长,人以眉娘呼之。顺宗永贞时南海贡于朝。时年十四,性聪慧,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又能以五彩丝一缕分为三缕,于掌中结飞盖五重。顺宗叹其工,谓之神姑。宪宗元和中,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放归南海,赐号逍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2—? 南海(今广东广州)女子。生而眉长,故名眉娘。善针绣,时以为神针。顺宗永贞元年(805),14岁召入宫中,号为神姑。宪宗时度为女道士,赐号逍遥大师。放归后数年而卒,时以为升仙。事迹据《杜阳杂编》卷中。《全唐诗》存诗2首,署眉娘。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成都杨氏子也。性初凶狠。父母没失。身佣保中。后薙落。隶名福感寺。然耐劳苦污辱。每遇二亲忌辰。则号恸至殒绝。入青城山。裸露以饲蚊蚋。拔耳剜目。以喂鸷禽犷兽。曰此内施也。用以报答劬劳。顾不可欤。或劝之。刺血书经。化缘以创造伽蓝。既成号圣寿。逮老以尝剜目。行步非扶导必颠踬。莫知所适。忽有客。以善医谒。因出珠。内之眶中。遂能视睹如旧。未几。而客见梦曰。我南天王也。以师勤脩故。以目珠还之。远近闻者莫不骇异。大中三年。诏入内供养。仍许弟子有缘给侍。六年二月。表乞然臂。以酬国恩。臂已然。而有诏止之。众因灭其火。乃以焦烂死。有缘表请。易名建塔。诏谥觉性。塔号悟真。今蜀直呼为定兰塔院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定兰。姓杨氏。成都人也。本阛阓间凶恶屠沽类。天与厥性悔往前非。誓预六和化行三蜀。当尔时也咸归信焉。造伽蓝一号圣寿欤。其缘未发。乃藏于佣保中耳。而父母早亡无资可以追往。每遇讳辰兰悲哭咽绝。辄裸露入青城山。纵蚊蚋䗈蝇唼咋肤体。且云。舍内财也用答劬劳。蜀中有黑白蟆。形如粟。𠯗人口及肉。而少见者。次则刺血写经。后则炼臂至于拔耳剜目喂饲鸷鸟猛兽。既而行步非扶导而触物颠踬。后有异人。掌擎物若珠颗然。内空眦中。斯须瞻瞩如故。冥告曰。南天王还师眼珠矣。远近惊骇。常谓人曰。吾闻善戒经中名为无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三年。宣宗诏入内供养。仰其感应之故以优礼奉之。弟子有缘恒执事左右。六年二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劝勉。年耆且务久长修炼。兰不奉诏。遂焚焉而绝。有缘表请易名建塔。敕谥觉性也。塔号悟真也。蜀都止呼定兰塔院。于今香火不绝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分水人,字唐臣,号常欢喜居士。施肩吾之婿。宪宗至文宗间在世。隐居不仕。有诗名,长于乐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唐臣,号常欢喜居士,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施肩吾之婿,约宪宗至文宗时人,隐居未仕。有诗名,长于乐府。事迹见《万历严州府志》卷一五。《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何希尧,生卒年不详,字唐臣,分水(今浙江桐庐西)人。《全唐诗》存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自号炙毂子。宪宗元和后诗人。有诗集及《炙毂子杂录注解》、《诗格》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自号炙毂子。宣宗大中年间诗人。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〇、《郡斋读书志》卷三上。其所著《炙毂子诗格》1卷,体例简明,为现存最早诗格之一。另有《炙毂子杂录》1卷。《全唐诗》存诗9首。
唐诗汇评
王睿,生年年里贯均未详。元和后诗人。自号炙谷子。著有《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炙毂子诗格》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九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睿著炙毂子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53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端士。文宗大和初进士。累辟使府,后官至吏、户二部员外郎。宣宗大中四年,擢礼部侍郎,五年,知贡举,号为得士。其年冬,迁义成军节度使。移镇武昌,卒于镇。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悫字端士。太和初进士。大中朝拜礼部侍郎。出领方镇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闽人。幼出家于黄檗山寺,额间隆起,号为肉珠。晚谒江西马祖,马祖已示寂,乃往石门参百丈师。后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宣宗大中间示寂,谥断际禅师。有《语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黄檗山出家。曾游天台山,终嗣百丈怀海。后仍归黄檗精舍,世称黄檗和尚。裴休对之礼敬有加。武宗会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观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观察使时,皆迎其至镇居住。大中间卒于山,赐谥断际禅师。希运论禅,倡直指单传心要。其门人义玄开临济宗,影响颇大。《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传》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其语录由裴休编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卷,另有《黄檗断际禅师广陵录》1卷。《全唐诗》录其与宣宗联句诗,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人。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黄檗山。具戒后。参询遍至。尝偕一僧。行天台道中。娓娓谈笑。皆颖脱可念。目光闪烁。旁射注前。遇大溪横沮。方过雨湍涨。不可揭厉度。于是运乃卸笠支杖而伫。其僧趣之。曰度去好。久伫奚为。运诡曰。要度自度。毋督我。俄而其僧竟度。如履平陆。既登彼岸。招手曰。度来度来。运遥咄曰。自了汉。早知如此。必斮折汝胫。其僧隔水礼谢曰。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我不如。竟去不复见。 又尝游京师。午则分卫檀越家。久候屏著间。未有所得。闻一姥谇语其内曰。太无厌生。运意以为未有所施。而谓之无厌。其必有说焉。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问曰。师亦曾见百丈山海禅师乎。当今第一善知识也。且老妾五障之身。忝于慧忠国师处有省。以师巍巍堂堂之相。宁自弃哉。自是见百丈。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运云。恁么则后人断绝去也。丈云。将谓汝是个人。遽起入方丈。运有省。随后入云。希运特来。丈云。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丈一日问运。什么处去来。运云。山下拾菌子来。丈云。还见大虫么。运便作虎声。丈拈斧子作斮势。运打丈一掴。丈吟吟而笑。即上堂云。大雄山下有大虫。老汉今日亲遭一口。汝等诸人好看。 运在南泉。普请择菜。泉问。什么处去来。运云。择菜去来。泉云。将什么择。运举起刀子。泉云。大家择菜去。 一日泉谓运曰。老僧偶作得牧牛歌。请长老和。运云。某甲自有师了。运辞泉。泉门送。提起运笠子云。长老身才没量大。笠子太小生。运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泉云王老师聻。运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海众奔辏。相国裴公休方廉问其地。迎至州问道。且作传心法要一编。示运。运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云会么。公云不会。运云。若便恁会去。犹较些子。裴公由是深加尊奉。凡仕官所在。必执弟子礼。邀致阐演。尝赠之诗曰。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章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大中间。终于所住寺。诏谥断际。塔号广业。事具传灯录。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希运。闽人也。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乃割爱投高安黄檗山寺出家。迨成长也身量减王商裁一尺所。额间隆起号为肉珠。然倜傥不羁人莫轻测。而乃观方入天台。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运偷窥之。其目时闪烁烂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溪泛泛涌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运渡去。乃强激发之曰。师要渡自渡。言讫其僧褰衣蹑波若履平陆。曾无沾湿。已到他岸矣。回顾招手曰渡来。运戟手呵曰。咄自了汉。早知必斯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纵能伤我只取辱焉。少顷不见。运𢠵恍自失。及薄游京阙分卫及一家门。屏树之后闻一姥曰。太无厌乎。运曰。主不慁宾何无厌之有。姥召入施食讫。姥曰。五障之身忝尝礼惠忠国师来。劝师可往寻百丈山禅师。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真大乘器也。运念受二过记莂攸同。乃还洪井见海禅师。开了心趣声价弥高。徇命居黄檗精舍。升平相裴公休钦重躬谒。有诗赠焉。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愿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则裴相得法出运之门。以大中中终于所住寺。敕谥断际禅师。塔名广业。语录而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96—835 【介绍】: 唐济源人,祖籍范阳。初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后居洛阳。时韩愈为河南令,厚遇之。仝尝作《月蚀诗》以刺时政,为愈所称。好饮茶,为《茶歌》,句多奇警。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被误杀。有《玉川子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35 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济源(今属河南)人。曾隐居登封少室山。终生不仕。宪宗元和初,卜居洛阳。韩愈为河南令,敬待之。然生活贫困,终日苦读,足不出户。精研《春秋》,韩愈赞曰:“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寄卢仝》)。许顗《彦周诗话》云:“玉川子《春秋传》,仆家旧有之,今亡矣。”约于元和七年(812),南游扬州、常州等地。文宗大和九年(835),甘露之祸起,宦官追捕宰相王涯,卢仝适与诸客会食王涯馆中,且留宿,遂被捕杀。与韩愈、孟郊、贾岛、马异有交往。生平见《新唐书·韩愈传》附《卢仝传》、《唐才子传》卷五。卢仝性高古狷介,作诗奇谲特异,倾向散文化。然自成一家,严羽称为“卢仝体”,谓“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沧浪诗话·诗评》)。而张表臣则云:“韩愈文、李白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卢仝、贯休辈效其颦,张籍、皇甫湜辈学其步,则怪且丑,僵且仆矣”(《珊瑚钩诗话》卷一)。《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断句1。今通行者有《四部丛刊》本《玉川子诗集》2卷外集1卷,清孙之騄有《玉川子诗注》5卷。
唐诗汇评
卢仝(约771-?),自号玉川子,河南济源(今属河南)人,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贞元间,寓居扬州。元和五年,卜居洛阳,时韩愈为河南令,曾有诗赠。仝家贫,自杨徙洛,唯书一船而己。后客常州,与刺史孟简及慧山寺僧若冰交游。返洛,欲归隐济源,不果,卒。年四十馀。世传其死于甘露之变或以为其说不可信。仝与马异交厚,二人诗均尚怪,自成一家。有《玉川子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诗补逸
卢仝,范阳人。文宗大和九年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仝。范阳人。隐居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以谏议徵不起。甘露之变。因宿王涯第被害。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升堂三人:卢仝、顾况、沈亚之。
韩盈《玉川子诗外集序》
歌诗百篇,镂板已行于世。其为体峭挺严放,脱略拘维,特立群品之外,要夫指事措意于救物之为忠愤切深者矣。
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
玉川子诗,读者易鲜,识者当自知之。《萧才子宅问答》诗如庄子寓言,高僧对禅机。惟《有所思》一篇,语似不类,疑他人所作,然飘逸可喜。
《朱子全书•论诗》
诗须是平易不费力,句法浑成,如唐人玉川子辈,句语险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气象。
直斋书录解题
其诗古怪,而《女儿集》、《小妇吟》、《有所思》诸篇,辄妩媚艳冶。
沧浪诗话
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论诗绝句》
三十首: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唐才子传
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
吴礼部诗话
卢仝奇怪,贾岛寒涩,自成一家。
《唐诗品》
仝山林怪士,诞放不经,意纡词曲,盘薄难解。此可备一家,要非宗匠也。夫钟鼎之器,登于太上,要之目可别识,不至骇心。至于蚊螭罔象,出没寄诡,其取疑招谴,情理亦定。仝之垂老,一宿权家,遽沾甘露之祸,岂其气候足以自致耶?
存馀堂诗话
诗家评卢仝诗,造语险怪百出,几不可解。余尝读其《示男抱孙诗》,中有常语如:“任汝恼弟姝,任汝恼姨舅,姨舅非吾亲,弟妹多老丑。”殊类古乐府语。至如《直钩吟》云:“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亦自平直,殊不为怪。如《喜逢郑三》云:“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亦自恬淡,殊不为险。
麓堂诗话
李长吉诗有奇句,卢仝诗有怪句,好处自别。
《诗源辨体》
卢仝、刘叉杂言,极其变怪,虽仿于仟华,而意多归于正。刘较卢才实不及,故佳处亦少。
《骚坛秘语》
卢仝;外险怪内主理。
柳亭诗话
卢仝自号“僻王”,与马异为友,诗尚险怪,尝作《结交行》曰:“同不同,异不异,是谓大同而小异。同自同,异自异,是谓同不往兮异不至。”刘彦和《序志》曰:“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句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异之间,应如此解。昌黎云:“往来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玉川子外,异诗俱无可采。
师友诗传录
述王士禛语:至于卢仝、马异、李贺之流,说者谓其“穿天心,出月胁”,吾直以为牛鬼蛇神耳。其病于雅道诚甚矣,何惊人之与有?
剑溪说诗
玉川子诗诚诞,然《有所思》、《楼上女儿曲》,音韵飘洒,已近似谪下仙。读《寄谢孟谏议》诗,尚想见此老襟抱,乃甘露祸起,以事外儒生,仓卒遇害,君子伤之。
《东目馆诗见》
玉川好僻,或拗或率,并有致。
《诗学渊源》
(仝)诗尚奇僻,古诗尤怪,唯乐府略似李益,近体间参硬语,与孟郊大致相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8—? 【介绍】: 唐河中人,一说京兆人,名岩,又作岩,字洞宾,以字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相传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历仕德化令。后游京师,遇钟离权,授以丹诀。喜戴华阳巾,衣黄白襕衫,系大皂绛。后移居终南山修道,成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即吕洞宾,传说中八仙之一。其传说最早见于《杨文公谈苑》,谓于宋太宗末年,曾拜访饶州通判丁谓与参知政事张洎。有关身世各书记载稍异,通行说法为: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士,世称回仙,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观察使吕渭孙,海州刺史吕让子。懿宗咸通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入华山,遇隐士钟离权及苦竹真人,遂得成仙。事迹不见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难论定。南宋后,其传说越演越繁,道教全真道尊其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习称为纯阳祖师或吕祖、吕帝,遂有各种专书记其灵迹,并依托其名大量伪造诗文。《全唐诗》存诗4卷,凡250余首,另录词30阕,来源主要有二,一为《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一类伪书,二为宋元人诗话、笔记中记其化世之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类诗皆为北宋以降历代道士所依托。又散见于《道藏》、方志中之诗,尚有千余首,亦均出依托。
词学图录
吕岩,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府永乐(今陕西米脂西)人,一说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人。存词30首,见《全唐诗·附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吕洞宾(798—?) 唐末道士。名岩(一作岩),以字行,号纯阳子。相传为京兆(治今西安市)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年间(841—846),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曾隐居终南山修道,后移居鹤岭,自谓得道,乃游历江淮两湖两浙间,自称回道人,后不知所终。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赴黄鹤楼游览时,作七绝《题黄鹤楼石照》。其与黄鹤楼的民间传说颇多,清代黄鹤楼上曾供奉其像。为了纪念吕洞宾,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吕仙洞(中有吕洞宾塑像)、仙枣亭、纯阳楼等景点。
全唐诗补逸
吕岩字洞宾。补诗五首。
全唐诗续补遗
一作岩,字洞宾。○吕岩诗词,多宋人依托,虽经《全唐诗》广为收录,仍多遗漏,现缘前例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