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302,分1754页显示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拾得( 拾得 拾得为贤士 )
僧宗哲(得意 )
释藏师( 降魔藏欤 )
释慧警( 奇童 )
释鉴源(胜集 )
释束草(束草师 )
释头陀(抖擞上人 )
释惟恭(一寺二害 )
释元晓(别称 钤海 略疏 )
释智则( 狂者 )
孙氏(别称 孟昌期妻 )
孙惟最( 惟政 扈驾都 )
陶沔(竹溪六逸 )
田志亨(通真子 )
万齐(包万荆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宗贞观时人。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游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与寒山友,状类颠狂。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得诗三百余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字里不详。与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至代宗间在世。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后为国清寺苦行僧。与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山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全唐诗》存诗1卷。《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与寒山为友,亦能诗。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全唐诗》编诗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神僧传·卷第六
拾得者。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道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丰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旦。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滓。俾寒山来负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中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其诗近偈语为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西河平遥人。玄奘弟子。玄奘新翻诸经论,宗哲就之学,备穷经典,于玄奘门下号为“得意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西河平遥人也。稚岁天资聪颖。既寻师范。属三藏奘公。方翻经论哲从之。时历周星。学穷诸典。其淹贯该博。于奘门下。号得意。启后又谓之为法江哲。哲曰。为谢诸人。毋为此目殊。不知法海近在乎太原也。所指者。盖浮丘云。尝著义例沼法师以其佛位三事喻中。三点三目。强分上下。胜劣配属。太成巧诬。噫是岂知哲哉。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宗哲。西河平遥人也。稚岁而有奇相聪颖天资。既寻师范砥节饰躬。属玄奘三藏新翻诸经论。哲就其门请益无替。凡几周星。备穷诸典。若指于掌。于奘门下号为得意哲犹隋慧布之题目焉。后因讲唱厥义日新。时谓之为法江。哲曰。为吾谢此品藻焉。殊不知法海在乎大原矣。所指者盖浮丘为沧溟也。哲悯学者不达其意。而师悖哉。乃著义例。寰海之内莫不企羡。其如说佛位三事喻中。沼法师言。三点三目强分上下。胜劣配属太成巧诬。哲云。三事俱得。然无名师品量。退而省之。哲其得矣。号之得意。岂虚也乎。沼师所以成馀师之说也。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藏师。姓王氏。赵郡人也。父为亳州掾。稚齿寻师居然慕法。而性好独处。谯多厉鬼持魅于人。藏七岁只影闲房孤形迥野。尝无少畏。至年长弥见挺拔。故号降魔藏欤。请列青衿于广福院明赞禅师。师意其法器。乃发擿之。应对辩给答出问表。因留执事服勤受法。俾诵法华踰月彻部。登即剃落受具习律焉。次讲南宗论。大机将发俄投麈尾。九州灵迹罕不登升。后往遇北州鼎盛。便誓依栖。秀问曰。汝名降魔。我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邪。曰有佛有魔。秀云。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也。曰是佛亦空。何不思议之有。时众莫不异而钦之。先是秀师悬记之。汝与少皞之墟有缘。寻入泰山。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朗公行化之亚也。一日告门人曰。吾今老朽物极有归。正是其时。言讫而终。春秋九十一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祁之张氏。方三岁。能暗诵大云经。殊通利天后闻之。诏使见为抚顶。赐紫伽黎。俾出家于太原之崇福寺。稍长充寺上座。气貌刚介。见者畏惮之。行市井。见二众。或失仪矩。必惩戒。不小贷。晚脩禅寂尤谨。已而卒。年八十馀矣。其遗影并赐衣。俱存于寺之九子母院。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慧警。姓张氏。祁人也。少而聪悟襁褓能言。二亲鞠爱。邻党号为奇童。属新译大云经。经中有悬记女主之文。天后感斯圣莂。酷重此经。警方三岁有教其诵通。其含嚼纡郁调致天然也。遂彻九重乃诏讽之。帝大悦抚其顶。敕授紫袈裟一副。后因出家。气貌刚介学处坚固充本寺上座。拯顿颓纲人皆畏惮。或于街陌见二众失仪片招讥丑。必议惩诫断无宽理。后修禅法。虚室生白。终时已八十馀龄矣。九子母院有遗影并赐紫衣存焉。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鉴源者。不知何许人也。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苾刍表率何莫由斯。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箪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其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尺馀。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炉在寺门矣。白中令敏中睹瑞兴立此寺。大中八年改额曰开照。源律师道化与地俱灵哉。弟子传讲东川所宗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如此。后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馀尺。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相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忽见之京师平康坊菩提寺。所居不治房舍。夜则藉草一束。随卧两庑下。曰此头陀行也。如是数年。纲维者谓其宿德。为搆房使归。以便安养。且讥其狼藉。草曰。尔厌我乎。世不堪恋。何可久哉。是夜遂以所卧束草焚。至明骸骼俱化。唯馀灰烬耳。夫以束草之微。而燬七尺之躯。且无郁勃之气。爆裂之声。是非入三昧。以金刚力。摧血肉之身者。不能也。众同塑其像于寺而奉之。有所祈祷。尤灵异。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束草师者。无何而至京兆平康坊内菩提寺。其为人也。形不足而神俊。吟啸自得罕接时人。且不言名姓。常负束藁坐卧于两廊下。不乐住房舍。或云此头陀行也。经数年寺内纲任劝其住房。或有诮其狼藉。曰尔厌我邪。世不堪恋何可长也。其夕遂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烬耳。且无遗骸。略尽污涂之臭。又无延燎惊咤之声。计其少藁不能焚此全躯。既无孑遗。然其起三昧火而自焚也。众皆称叹民多观礼焉。京邑信士遂塑其灰为僧形。置于佛殿偏傍。世号束草师。祷祈多应焉。 系曰。处胎经中菩萨禅定摄意入火界三昧。愚惑众生谓为菩萨遭劫火烧是也。比丘实未及此。无象此以惑人。如能用少刍𮓐能焚巨骸。则可信矣。故书曰。民无胥诪张为幻。吁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家本下俚。日打磨以受佣顾。然陀。性姿淳善。嗜佛学。其行已有悲𢪛慈予意。居家时。父使牧驴。夜转磨饥渴且困。陀辄解纵给水草而身代之转。父大感悟。为别营业。陀亦自尔薙落。既登具。所操履益笃。服粪扫重可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易。居镇州之龙兴寺民无老幼贵贱。皆知所尊敬。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头陀。本下野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温润若长者之规。厥父课令其守磨夜深悯驴牛之困惫。自己代之。放其畜啮草饮水。歇卧者父母知之为其罢业。儿亦乞出家。遂落发受具持无嗔怒。唯收拾粪扫物为衣。可重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更易。苦节之行无有伦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号抖擞上人焉。 系曰。粪扫衣者。四圣种之一也。凡修鍊者必愿成此行。奈何少堪任之。其胜之者。勇猛堪能之人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居荆州之法性寺。性迭宕无行。然于金刚般若尤谨持诵。同寺有灵岿者。迹相类。人以二害呼之。一日岿偶出。去寺一里所。遇六七少年。容貌颇都。衣被亦华洁。手执乐器。如龟兹部。问岿以恭所在。岿疑其必至寺行香。且欲知恭处也。即语之不敢妄。翌日回寺始及门。闻钟声曰。恭卒于昨夜二鼓时。推此则所见少年。乃天乐以迎之者。使恭平生壹务于善。则诵经之力。岂止于生天而已哉。于是岿自尔感悟。而其所造诣。将未可与恭同日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惟恭。不详何许人也。少孺出俗于法性寺。好尚偪下多狎非法之友。虽乖僧行犹勤持诵金刚般若。罕离唇齿。酒徒博侣交集门庭。虚诳云。为曾无廉耻。后遇病且死。同寺有灵岿其迹相类。号为一寺二害也。岿偶出去寺一里所。逢六七人少年甚都。衣服鲜洁各执乐器如龟兹部。问灵岿曰。惟恭上人何在。岿即语其处。疑其寺行香乐佛也。及晓回入寺闻钟声云。恭卒。所见者乃天乐耳。盖承经力必生净刹。亦以其迹勉灵岿也。岿感悟折节。缁门崇重终成高迈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罗国湘州薛氏子也。丱年入道。随师游学无常处。时三藏玄奘公。化王中原。偕友将造之。事见湘法师传。因缘既忤。踪迹遂乖。任性逍遥。一无定止。会王置百座。召名德讲仁王经本州。以宿硕闻。或以其行污𧮂不纳。居无何。夫人病脑痈。医祷皆莫效。卜曰。宜致神剂赤县地。于是遣使西度。海冥涨中。忽见人邀至龙君所。宫殿严丽。徒从庄萧。盖非世间耳目所及。君自称钤海。谓使曰。汝夫人青帝第三女也。其于佛法尤有愿力。金刚三昧经者。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我尝得之。而未易流通。今以夫人之病。而发机焉。则岂惟夫人利益而已。因持刀裂其腨肠。入散经三十许纸。其内外用蜡纸缠滕。而傅以他药。且曰。恐所历有魔事。故为此耳。又曰。可请大安圣者诠次缀缉。元晓法师造疏讲释。如是则虽雪山阿伽陀药不过也。大安者。形服素诡异。每击铜钵井市中。唱大安大安。王至是亟召安。安曰。但将经来。即以义理。釐为八品而去。然终不肯见王。晓得经。即疏之牛车上。成五卷。且设几案笔砚于牛两角间曰。本始二觉。此经指也。姑以表之耳。寻尅日于黄龙寺开阐。浮薄者忌其能。窃之以逃。王命限三日。更出略疏三卷。以急疗治。晓宣吐雍容。辩抗敏锐。称扬弹指声沸于空。其曰。昔日采百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处。惟我独能。所以讥曩者之𧮂焉。众有惭色。后不知所终。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元晓。姓薛氏。东海湘州人也。丱䰂之年惠然入法。随师禀业游处无恒。勇击义围雄横文阵。仡仡然桓桓然。进无前却。盖三学之淹通。彼土谓为万人之敌。精义入神为若此也。尝与湘法师入唐。慕奘三藏慈恩之门。厥缘既差息心游往。无何发言狂悖示迹乖疏。同居士入酒肆倡家。若志公持金刀铁锡。或制疏以讲杂华。或抚琴以乐祠宇。或闾阎寓宿。或山水坐禅。任意随机都无定检。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名望举进之。诸德恶其为人。谮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出彼国流布耳。于是将三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大安圣者铨次缀缝请元晓法师造疏讲释之。夫人疾愈无疑。假使雪山阿伽陀药力亦不过是。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王闻而欢喜。乃先召大安圣者黏次焉。大安者不测之人也。形服特异恒在市廛。击铜钵唱言大安大安之声。故号之也。王命安。安云。但将经来不愿入王宫阈。安得经排来成八品。皆合佛意。安曰。速将付元晓讲。馀人则否。晓受斯经正在本生湘州也。谓使人曰。此经以本始二觉为宗。为我备角乘将案几。在两角之间。置其笔砚。始终于牛车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龙寺敷演。时有薄徒窃盗新疏。以事白王。延于三日。重录成三卷。号为略疏。洎乎王臣道俗云拥法堂。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弹指声沸于空。晓复昌言曰。昔日采百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处唯我独能。时诸名德俯颜惭色伏膺忏悔焉。初晓示迹无恒化人不定。或掷盘而救众。或噀水而扑焚。或数处现形。或六方告灭。亦杯渡志公之伦欤。其于解性览无不明矣。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入中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系曰。海龙之宫自何而有经本耶。通曰。经云。龙王宫殿中有七宝塔。诸佛所说。诸深义别有七宝箧满中盛之。谓十二因缘总持三昧等。良以此经合行世间。复显大安晓公神异。乃使夫人之疾为起教之大端者也。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薛。东海湘州人。三学淹通。彼土谓为万人之敌。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名望举进之。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出彼国流布耳。于是将三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元晓法师造疏讲释之。夫人疾愈无疑。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王闻而欢喜。乃召元晓。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龙寺敷演。号为略疏。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弹指。声沸于空。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中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雍州长安冯氏子。年二十。出家于辩才寺。听凝法师摄论四十馀遍。性多掉举。仅能寻采。然于世间名利事。壹不以为意。衲裙垂膝。浪走坊市。所止之房。单床草荐。瓦碗木匙而已。或有为之经营者。随得则用。终不知谢。出入往来。门未尝关闭。同住之僧。辄以狂号之。则闻而笑曰。狂果谁欤。出家离俗。乃为衣食动。则锁门锁匮。裒敛储畜。役役不安。此而非狂。又何狂耶。因抚掌绝倒。嗜食馎饦。恒令寺北王摩诃家办之。议者以为则已果證。盖尝见其分身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智则。姓凭。雍州长安人。二十出家。止辩才寺。听凝法师摄论四十馀遍。性度掉举仅绝观采。恒披败纳裙垂膝上。有问其故则云。衣长多立耳。游浪坊市宿止寺中。销声京邑将五十载。财法食息一同僧伍。房施单床上加以荐。瓦碗木匙馀无一物。或见其褴缕为经营者。随得服用。言终不及。则虽同僧住形有往来。门无开闭。同房僧不知灵异。号为狂者。则闻之仰面笑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出家离俗只为衣食。往往遮障锁门锁匮。费时乱业。种种聚敛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无狂者。乃抚掌大笑。则性嗜馎饱。寺北有王摩诃家。恒令办之。须便辄往。因事伺候。两处俱见。方委分身。而言行相投。片无瑕谬。自贞观来。恒独房宿竟夜端坐。嘅𠻳达曙。余亲目见。故略述其相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进士孟昌期妻。乐安(今山东博兴)人,一云乐昌(今属广东)人。孙氏善诗,常代其夫作诗。后以为才思非妇人之事,遂焚其诗集,自是专以理家为事。事迹散见《北梦琐言》卷六、《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全唐诗》存诗3首。
全粤诗·卷一二
孙氏,乐昌人。进士孟昌期妻。善诗,每代夫作。一日忽曰:“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集。事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九。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惟政,惟晸。唐盐州五原人。有才略。以镇压黄巢起义军,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僖宗奔兴元,惟最率兵击玫,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改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京民赖以为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与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田志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蠡吾人,号通真子。父母亡,负土筑墓。一日舍妻子为黄冠师。卜居唐县之磨岩,坐柏树下一磨石,日丐食村落,暮宿石上。尝有猛兽巨蛇直前,皆俯首而退。里人异之,为创观定居。寿八十终。
万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故鄣人。性敏学富,名振当时。与乌程包融、会稽贺朝万、河南荆臣齐名,号包万荆贺。